我国城市住宅用地增值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6-39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6-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8-19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3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8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8-34页 |
| ·文献评述 | 第34-36页 |
| ·研究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36-39页 |
| ·研究对象 | 第3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其逻辑框架 | 第36-38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38-39页 |
| 第2章 城市住宅用地的价值与价格 | 第39-59页 |
| ·相关理论 | 第39-45页 |
|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 | 第39-40页 |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40-42页 |
| ·地租与地价理论 | 第42-45页 |
| ·关于城市住宅用地的价值 | 第45-54页 |
| ·城市住宅用地的特点及物品属性 | 第45-48页 |
| ·城市住宅用地价值的含义和特点 | 第48-50页 |
| ·城市住宅用地价值的分类 | 第50-54页 |
| ·关于城市住宅用地的价格 | 第54-58页 |
| ·城市住宅用地的地租和地价 | 第54-55页 |
| ·城市住宅用地价格的形成机制 | 第55-57页 |
| ·城市住宅用地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3章 城市住宅用地增值过程分析 | 第59-81页 |
| ·住宅用地增值的含义、特点、过程 | 第59-61页 |
| ·住宅用地增值的含义和特点 | 第59-60页 |
| ·住宅用地的增值过程和周期 | 第60-61页 |
| ·从城市规划到土地出让前的增值过程分析 | 第61-68页 |
| ·城市规划与增值 | 第61-64页 |
| ·土地收购与增值 | 第64-65页 |
| ·土地开发与增值 | 第65-66页 |
| ·土地储备与增值 | 第66-68页 |
| ·土地出让阶段的增值过程分析 | 第68-71页 |
| ·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 | 第68-69页 |
| ·不同出让方式下地价的形成机制 | 第69-70页 |
| ·土地有偿出让方式下的增值 | 第70-71页 |
| ·从土地出让到新房出售的增值过程分析 | 第71-74页 |
| ·设计阶段的增值 | 第72页 |
| ·采购阶段的增值 | 第72-73页 |
| ·施工阶段的增值 | 第73页 |
| ·竣工阶段的增值 | 第73-74页 |
| ·销售阶段的增值 | 第74页 |
| ·新房出售以后的增值过程分析 | 第74-78页 |
| ·使用阶段的增值 | 第74-76页 |
| ·再流转阶段的增值 | 第76-78页 |
| ·住宅用地增值周期的比较和选择 | 第78-80页 |
| ·增值周期的比较 | 第78-79页 |
| ·增值周期的选择 | 第79-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4章 城市住宅用地增值影响因素分析 | 第81-100页 |
| ·增值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81-83页 |
| ·从城市规划到土地出让前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81页 |
| ·土地出让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81-82页 |
| ·从土地出让到新房出售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82页 |
| ·新房出售以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82-83页 |
| ·社会因素 | 第83-86页 |
| ·使用价值增值影响因素 | 第83-84页 |
| ·人文价值增值影响因素 | 第84-85页 |
| ·景观价值增值影响因素 | 第85-86页 |
| ·环境因素 | 第86-87页 |
| ·经济因素 | 第87-94页 |
| ·资源价值增值影响因素 | 第87-89页 |
| ·区位价值增值影响因素 | 第89-91页 |
| ·时间价值增值影响因素 | 第91页 |
| ·市场价值增值影响因素 | 第91-92页 |
| ·投资价值增值影响因素 | 第92-94页 |
| ·因素分析 | 第94-99页 |
| ·正负相关性分析 | 第94-96页 |
| ·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96-99页 |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 第5章 城市住宅用地增值模型研究 | 第100-122页 |
| ·常用模型分析 | 第100-107页 |
|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100-101页 |
| ·交通成本模型 | 第101-103页 |
| ·特征价格模型 | 第103-106页 |
| ·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 第106-107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第107-116页 |
| ·模型介绍 | 第107-109页 |
| ·模型改进 | 第109-116页 |
| ·城市住宅用地增值评判模型的建立 | 第116-121页 |
| ·确定综合评判指标体系 | 第116-119页 |
| ·确定指标权重 | 第119-120页 |
| ·确定评分标准 | 第120-1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 第6章 实证分析 | 第122-147页 |
| ·原始数据及来源 | 第122页 |
| ·深圳住宅用地增值综合评判 | 第122-137页 |
| ·模型改进前深圳住宅用地价值综合评判 | 第122-132页 |
| ·模型改进后深圳住宅用地增值综合评判 | 第132-137页 |
| ·结果讨论 | 第137-146页 |
| ·模型改进前后结果比较 | 第137-139页 |
| ·综合评判结果讨论 | 第139-142页 |
| ·相关政策的讨论 | 第142-1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6-147页 |
| 结论 | 第147-1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9-162页 |
| 附录 | 第162-189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89-192页 |
| 致谢 | 第192-193页 |
| 个人简历 | 第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