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循环理论的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超循环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激励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6-30页 |
·超循环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自组织理论 | 第16页 |
·超循环理论 | 第16-20页 |
·超循环进化原理 | 第20-22页 |
·激励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激励的概念 | 第22-23页 |
·内容型激励理论 | 第23-25页 |
·过程型激励理论 | 第25-26页 |
·综合激励理论 | 第26-27页 |
·激励理论评价 | 第27-28页 |
·企业激励机制需要考虑的要素 | 第28-29页 |
·激励机制必须配合企业愿景 | 第28页 |
·经济性激励与非经济性激励同样重要 | 第28-29页 |
·激励机制应与绩效相对应 | 第29页 |
·营造正确的企业文化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基于超循环理论的激励机制模型的建立 | 第30-46页 |
·激励系统超循环描述 | 第30-34页 |
·激励系统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激励系统的超循环运行机理 | 第31-34页 |
·企业超循环激励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 | 第34-36页 |
·企业HRM系统的循环特性 | 第34-35页 |
·企业HRM系统是自组织的复杂系统 | 第35-36页 |
·企业激励机制总体模型的建立 | 第36-45页 |
·企业激励机制的超循环模型 | 第36-37页 |
·物质激励子系统分析 | 第37-40页 |
·发展激励子系统分析 | 第40-43页 |
·事业激励子系统分析 | 第43-44页 |
·文化激励子系统分析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HRM动态系统的激励机制超循环过程模型 | 第46-58页 |
·激励系统特性 | 第46-49页 |
·企业激励系统的动态性 | 第46-48页 |
·企业激励系统的超循环特性 | 第48-49页 |
·激励机制超循环过程模型的建立 | 第49-56页 |
·激励本身行为过程描述 | 第49-52页 |
·组织激励行为过程描述 | 第52-54页 |
·动态系统的激励机制超循环过程模型 | 第54-56页 |
·激励机制超循环过程模型分析 | 第56-57页 |
·模型中的控制和反馈 | 第56页 |
·模型中的竞争和协同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万科集团激励机制模型分析 | 第58-69页 |
·万科集团现状 | 第58-60页 |
·万科的规范化管理 | 第58页 |
·万科的雇主品牌建设 | 第58-59页 |
·万科的社会责任感 | 第59页 |
·万科的企业文化 | 第59-60页 |
·万科集团HRM超循环分析 | 第60-64页 |
·万科的人才观—人才是万科的资本 | 第60-61页 |
·万科HRM过程的超循环激励分析 | 第61-64页 |
·万科集团的激励机制超循环分析 | 第64-66页 |
·物质激励在超循环中的基础作用 | 第64页 |
·发展激励在超循环中的支撑作用 | 第64-65页 |
·事业激励在超循环中的核心作用 | 第65页 |
·文化激励在超循环中的凝聚作用 | 第65-66页 |
·万科集团激励管理对国内企业的启示 | 第66-68页 |
·激励的系统性 | 第66页 |
·激励的动态性 | 第66-67页 |
·激励与员工需求相结合 | 第67页 |
·激励以企业愿景为指导 | 第67页 |
·激励以规范化的制度为保障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