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管理模式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寓军于民相关概念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11-16页 |
| ·世界各国国防工业的寓军于民 | 第11-13页 |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3-15页 |
| ·国防工业的商业化进程 | 第15-16页 |
|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 第16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第2章 寓军于民的理论依据及特点 | 第18-30页 |
| ·寓军于民的理论依据 | 第18-25页 |
| ·资源的稀缺性 | 第18页 |
| ·供求关系 | 第18-21页 |
| ·国防产品的公共性 | 第21-23页 |
| ·产业经济规律 | 第23-25页 |
| ·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的特点 | 第25-29页 |
| ·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的探索性 | 第25-26页 |
| ·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对经济的依赖性 | 第26-27页 |
| ·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对经济的反作用性 | 第27-28页 |
| ·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对政府调控的依赖性 | 第28页 |
| ·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的持续发展性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我国国防工业的寓军于民 | 第30-41页 |
| ·寓军于民在我国的发展 | 第30-34页 |
| ·计划经济时期 | 第30-31页 |
| ·市场经济初期 | 第31-32页 |
| ·二十世纪末至今 | 第32-34页 |
| ·我国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取得的成就 | 第34-36页 |
| ·我国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40页 |
| ·军工企业对环境的不适应 | 第37-38页 |
| ·政府管理的欠缺 | 第38-39页 |
| ·军工企业自身的问题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我国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现存问题的分析 | 第41-49页 |
| ·我国国防工业的制度变迁模式 | 第41-45页 |
| ·我国国防工业的制度变迁供给和需求分析 | 第41-43页 |
| ·我国国防工业的制度变迁 | 第43-44页 |
| ·我国国防工业发展目标与制度变迁模式的矛盾 | 第44-45页 |
| ·基于SCP分析框架的分析 | 第45-48页 |
| ·SCP分析框架对我国国防工业的分析 | 第45-47页 |
| ·SCP分析框架与我国国防工业的矛盾 | 第47-48页 |
| ·SCP分析框架对我国国防工业的借鉴意义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5章 改进我国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管理模式的对策 | 第49-60页 |
| ·创造企业参与竞争的条件 | 第49-54页 |
| ·重新界定政府职能 | 第49-52页 |
| ·制定合理可行的政策规划 | 第52-53页 |
| ·创造完善的市场环境 | 第53-54页 |
| ·提升企业参与竞争能力 | 第54-57页 |
|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 第54-55页 |
| ·完善人才机制 | 第55-56页 |
| ·谨慎稳妥地上市融资 | 第56-57页 |
| ·大力发展自主创新 | 第57页 |
| ·改进我国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管理模式的其他对策 | 第57-58页 |
| ·明确企业自身定位和发展战略 | 第57-58页 |
| ·因地制宜地开展军工企业的改革 | 第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