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给水管网水质问题 | 第11-12页 |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 | 第12-15页 |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提出 | 第12页 |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定义 | 第12页 |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主要指标 | 第12-13页 |
·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给水管网细菌生长机制及影响因素 | 第15页 |
·给水管网水质保障及水质模型 | 第15-18页 |
·给水管网水质模型的发展历史 | 第16-17页 |
·微生物学水质模型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20页 |
·水质检测及分析 | 第18页 |
·建立给水管网BDOC预测模型 | 第18-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2章 实验检测方法 | 第20-26页 |
·检测点设置及检测指标的选择 | 第20-22页 |
·检测点位置的确定 | 第20-21页 |
·水质检测项目 | 第21-22页 |
·水样采集及检测 | 第22页 |
·水样采集方法 | 第22页 |
·水质指标检测方法 | 第22页 |
·BDOC测定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第22-26页 |
·静态培养方法 | 第22-23页 |
·动态培养方法 | 第23页 |
·实验器皿与材料 | 第23-24页 |
·BDOC_3代替BDOC_(28)的可行性研究 | 第24-26页 |
第3章 给水管网生物稳定性研究 | 第26-52页 |
·给水管网常规水质指标检测及变化规律 | 第26-43页 |
·自由余氯 | 第26-29页 |
·浊度 | 第29-34页 |
·铁 | 第34-38页 |
·pH | 第38-40页 |
·TOC | 第40-43页 |
·给水管网生物稳定性 | 第43-46页 |
·BDOC测定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物化指标对BDOC的影响 | 第46-50页 |
·影响各检测点BDOC因素统计 | 第46-47页 |
·温度 | 第47页 |
·自由余氯 | 第47-48页 |
·浊度 | 第48页 |
·pH | 第48-49页 |
·TOC | 第49-50页 |
·铁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给水管网生物稳定性模型 | 第52-70页 |
·BDOC多元线性逐步回归预测模型 | 第52-55页 |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预测模型简介 | 第52-54页 |
·BDOC多元线性逐步回归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54-55页 |
·BDOC多元线性逐步回归预测模型验证 | 第55页 |
·BDOC主成分回归预测模型 | 第55-58页 |
·主成分回归分析简介 | 第55-56页 |
·主成分回归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56-58页 |
·BDOC主成分回归预测模型验证 | 第58页 |
·BDOC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第58-65页 |
·人工神经网络与BP神经网络简介 | 第58-62页 |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验证 | 第63-65页 |
·三种预测模型的比较分析 | 第65-69页 |
·建模方法的差异 | 第65-66页 |
·三种模型预测准确度比较分析 | 第66-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附录 | 第76-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