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5页 |
·恶臭气体的种类与危害 | 第12-13页 |
·我国恶臭的污染状况及对策 | 第13-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恶臭的治理技术现状 | 第15-36页 |
·物理法 | 第15页 |
·掩蔽法 | 第15页 |
·稀释扩散法 | 第15页 |
·化学法 | 第15-19页 |
·化学氧化法 | 第15-16页 |
·燃烧法 | 第16-17页 |
·光催化氧化法 | 第17-18页 |
·吸收法 | 第18页 |
·吸附法 | 第18-19页 |
·生物法 | 第19-20页 |
·其他降解技术 | 第20页 |
·新兴的等离子体技术 | 第20-30页 |
·电子束照射法 | 第21-22页 |
·介质阻挡放电技术 | 第22-23页 |
·表面放电技术 | 第23-24页 |
·填充式反应器治理技术 | 第24页 |
·脉冲电晕放电技术 | 第24-26页 |
·等离子体-催化 | 第26-27页 |
·等离子体-吸附(吸收) | 第27-28页 |
·直流电晕放电技术 | 第28-30页 |
·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 第30-31页 |
·存在问题 | 第30页 |
·解决思路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6页 |
第三章 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 第36-41页 |
·实验装置流程及实验步骤 | 第36-37页 |
·装置流程 | 第36-37页 |
·实验步骤 | 第37页 |
·等离子体反应器 | 第37-38页 |
·小试反应器 | 第37-38页 |
·放大反应器 | 第38页 |
·配气系统 | 第38-40页 |
·模拟硫化氢废气的配制 | 第38-39页 |
·NOx废气的配制 | 第39-40页 |
·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直流电晕等离子体脱除硫化氢的实验研究 | 第41-56页 |
·概述 | 第41-42页 |
·研究方法 | 第42-43页 |
·H_2S标线绘制 | 第42页 |
·动态脱臭实验 | 第42页 |
·静态脱臭实验 | 第42-43页 |
·动态脱臭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放电参数对硫化氢脱除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峰值电压的影响 | 第43-45页 |
·放电功率的影响 | 第45页 |
·等离子体反应器能耗分析 | 第45-47页 |
·工艺参数对硫化氢脱除率的影响 | 第47-50页 |
·停留时间的影响 | 第47-48页 |
·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温度对脱除效率的影响 | 第49页 |
·湿度对脱除效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静态脱臭结果与讨论 | 第50-53页 |
·氧化氛围下H_2S的脱除实验 | 第50-52页 |
·还原氛围下H_2S的脱除实验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等离子体-吸收联合脱臭装置设计及技术经济分析 | 第56-71页 |
·概述 | 第56页 |
·炼油厂恶臭调查与评价 | 第56-58页 |
·强度及其判断标准 | 第56-58页 |
·等离子体反应器设计 | 第58-60页 |
·设计准则 | 第58-59页 |
·自由基簇射放大反应器整体设计 | 第59-60页 |
·筛板吸收塔设计 | 第60-65页 |
·筛板吸收塔塔板初步设计 | 第60-62页 |
·基本设计参数 | 第60-61页 |
·液泛分析 | 第61-62页 |
·筛板塔设计图 | 第62-63页 |
·筛板塔处理废气应用研究 | 第63-65页 |
·填料吸收塔设计 | 第65-66页 |
·填料吸收塔初步设计 | 第65-66页 |
·基本的设计参数 | 第65页 |
·液泛分析 | 第65-66页 |
·填料塔设计图 | 第66页 |
·等离子体反应器技术经济性简析 | 第66-69页 |
·概述 | 第66-67页 |
·技术有效性分析 | 第67页 |
·技术经济性分析 | 第67-68页 |
·技术经济评估 | 第68页 |
·相关脱臭技术比较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第六章 自由基簇射作用下污染物降解机理探讨 | 第71-79页 |
·概述 | 第71页 |
·电晕放电下等离子体产生机理 | 第71-74页 |
·氧化气氛下H_2S降解机理 | 第74-76页 |
·还原气氛下H_2S降解机理 | 第76页 |
·线筒式等离子体反应器动力学模型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79页 |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与建议 | 第79-82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创新点 | 第81页 |
·建议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