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运河动态景观研究
| 内容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目录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23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地域开发与城市发展 | 第8-9页 |
| ·文化传统与城市风貌 | 第9-10页 |
|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 ·运河文化的延续 | 第10-11页 |
| ·城市品牌的定位 | 第11-12页 |
| ·制定河流景观设计导则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国外滨水区域开发研究 | 第12-13页 |
| ·国内滨水区域开发研究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4-17页 |
| ·研究的内容与导则 | 第14-15页 |
| ·研究开展的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 ·本文的理论研究与方法 | 第17-23页 |
| ·理论研究 | 第17-18页 |
| ·图-底理论 | 第17页 |
| ·场域概念 | 第17-18页 |
| ·景观生态学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简述 | 第18-19页 |
| ·场所—文脉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 ·概念解析 | 第19-23页 |
| ·景观 | 第19-21页 |
| ·河流景观 | 第21页 |
| ·运河动态景观研究 | 第21-23页 |
| 2 杭州运河动态景观空间的形态与结构 | 第23-47页 |
| ·运河动态景观空间的要素与构成 | 第23-29页 |
| ·城市区位解读 | 第23-26页 |
| ·动态景观空间要素的构成与意义 | 第26-29页 |
| ·知觉要素 | 第27-28页 |
| ·结构要素 | 第28-29页 |
| ·要素的动态组织 | 第29页 |
| ·运河动态景观空间的形态分析 | 第29-35页 |
| ·认知与建构 | 第30-32页 |
| ·空间限定 | 第30-31页 |
| ·空间渗透 | 第31-32页 |
| ·空间序列 | 第32页 |
| ·空间形态与行为科学 | 第32-35页 |
| ·格式塔与形式要素 | 第32-33页 |
| ·空间距离与间隔 | 第33-34页 |
| ·空间形态的复合感受 | 第34-35页 |
| ·运河动态景观空间结构分析 | 第35-46页 |
| ·空间结构 | 第35页 |
| ·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35-46页 |
| ·航道水体 | 第35-36页 |
| ·护岸 | 第36-37页 |
| ·码头船坞 | 第37-38页 |
| ·桥梁 | 第38-40页 |
| ·建筑物 | 第40页 |
| ·公共空间 | 第40-41页 |
| ·公共设施 | 第41-46页 |
| ·本章小节 | 第46-47页 |
| 3 杭州运河的动态景观意象与景观控制 | 第47-62页 |
| ·空间动轴下的城市景观意象 | 第47-53页 |
| ·动态景观的可读性 | 第47-49页 |
| ·西湖的直观景观 | 第47-48页 |
| ·运河的动线景观 | 第48页 |
| ·人工开放体系 | 第48-49页 |
| ·动态景观的可意象性 | 第49-50页 |
| ·大众意象的有序选择 | 第49页 |
| ·单体意象的无序互动 | 第49-50页 |
| ·动态景观的个性与联系 | 第50-53页 |
| ·功能引发个性 | 第50-51页 |
| ·肌理提供联系 | 第51-53页 |
| ·时间动轴下的历史文化景观意象 | 第53-57页 |
| ·遗产廊道 | 第53页 |
| ·主要历史遗存 | 第53-57页 |
| ·动态景观控制 | 第57-60页 |
| ·滨水区域与辐射区域的整合规划 | 第57页 |
| ·城市水网空间景观的有机结合与水生态建设 | 第57-58页 |
| ·历史遗存的保护性开发 | 第58-60页 |
| ·本章小节 | 第60-62页 |
| 4 杭州运河动态景观的格局与区域建构 | 第62-86页 |
| ·杭州运河动态景观格局分析 | 第62-78页 |
| ·理念意象分析 | 第62-67页 |
| ·杭州运河理念 | 第62-63页 |
| ·杭州城市理念 | 第63页 |
| ·理念整合 | 第63-67页 |
| ·空间意象分析 | 第67-78页 |
| ·地貌分析 | 第68页 |
| ·景观资源现状 | 第68-73页 |
| ·空间架构 | 第73-78页 |
| ·动态景观区域建构 | 第78-85页 |
| ·区域景观的个性与系列化 | 第78-80页 |
| ·个体城市的品牌连动效应 | 第80-85页 |
| ·城市品牌的定位与运河形象拓展 | 第80-84页 |
| ·运河流域的城市群落效应 | 第84-85页 |
| ·本章小节 | 第85-86页 |
| 5 结语 | 第86-88页 |
| 图表目录 | 第88-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