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隧道围岩应力与位移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 ·隧道围岩力学状态与支护结构设计理念 | 第8-11页 |
| ·初始应力状态 | 第9-10页 |
| ·二次应力状态 | 第10页 |
| ·三次应力状态 | 第10-11页 |
| ·数值方法 | 第11-12页 |
| ·FLAC3D简介 | 第12-16页 |
| ·FLAC3D的基本特征 | 第13-15页 |
| ·和其他数值方法的比较 | 第15-16页 |
| ·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力学分析法 | 第16-17页 |
| ·围岩分类法 | 第17-18页 |
| ·数值计算法 | 第18页 |
| ·人工智能法 | 第18-19页 |
| ·反分析法 | 第19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1页 |
| 第2章 FLAC3D有限差分法求解的基本原理 | 第21-33页 |
| ·FLAC名词术语 | 第21-23页 |
| ·有限差分法 | 第21页 |
| ·显式的时程方程 | 第21-23页 |
| ·拉格朗日分析 | 第23页 |
| ·塑性分析 | 第23页 |
| ·场方程 | 第23-25页 |
| ·运动和平衡 | 第24页 |
| ·本构关系 | 第24-25页 |
| ·边界条件 | 第25页 |
| ·FLAC数值公式 | 第25-33页 |
| ·FLAC网络 | 第26页 |
| ·有限差分方程 | 第26-29页 |
| ·力学阻尼 | 第29-31页 |
| ·时步确定及解的稳定性问题 | 第31-33页 |
| 第3章 圆形隧道围岩的力学状态 | 第33-46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隧道围岩初始应力状态 | 第33-34页 |
| ·隧道围岩的二次应力场和位移场 | 第34-42页 |
| ·弹性二次应力场及位移场 | 第35-37页 |
| ·形成塑性区后的二次应力场和位移场 | 第37-42页 |
| ·隧道围岩的三次应力场和位移场 | 第42-46页 |
| ·弹性应力场及位移场 | 第42-43页 |
| ·塑性应力场及位移场 | 第43-46页 |
| 第4章 隧道围岩应力位移状态的数值分析 | 第46-76页 |
| ·前言 | 第46页 |
| ·FLAC3D求解步骤与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46-48页 |
| ·弹性二次应力位移状态 | 第48-55页 |
| ·无支护塑性二次应力位移状态 | 第55-62页 |
| ·有支护塑性二次应力位移状态 | 第62-69页 |
| ·剪胀效应对围岩应力位移状态的影响 | 第69-74页 |
| ·关于岩土材料的剪胀性 | 第69-70页 |
| ·剪胀角对围岩应力位移的影响 | 第70-74页 |
| ·考虑不同λ值的塑性区范围 | 第74-76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 ·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 ·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