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导论 | 第11-15页 |
(一) 写作背景 | 第11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 | 第12页 |
2、关于农村生源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研究 | 第12页 |
(三)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1、研究的思路 | 第12-13页 |
2、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四) 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一、农村生源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提出 | 第15-17页 |
二、农村生源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主要表现 | 第17-21页 |
(一) 交往的行为方式方面,表现为消极逃避人际交往、自我封闭 | 第17页 |
(二) 交往的主观动机方面,功利化交流和情感交流的冲突 | 第17-18页 |
(三) 交往的心理状态方面,表现为自卑、孤独、弱势感、抑郁 | 第18-21页 |
1、自卑感 | 第19页 |
2、孤独感 | 第19-20页 |
3、弱势感 | 第20页 |
4、抑郁 | 第20-21页 |
三、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8页 |
(一) 社会因素对农村生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 第21-26页 |
1、城乡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差异对农村生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 第21-24页 |
2、社会心理因素对农村生源人际交往的影响 | 第24-26页 |
(二) 家庭因素对农村生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 第26-28页 |
1、家长教育水平影响农村生源大学生人际交往 | 第26-27页 |
2、隔代教养对农村生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 第27-28页 |
四、改善农村生源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对策 | 第28-40页 |
(一) 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 | 第28-32页 |
1、倡导尊重、平等的原则,传播先进的文化理念 | 第28页 |
2、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氛围 | 第28-30页 |
3、发挥教师对学生示范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 | 第30-31页 |
4、大力加强辅导员的培训,细化学生管理工作 | 第31页 |
5、创造和谐的宿舍、班级人际交往氛围 | 第31-32页 |
(二) 平等互助的校园制度建设 | 第32-34页 |
1、完善贫困大学生的助学体系 | 第32页 |
2、建立健全学校心理教育健康体系,建立人际交往预警机制 | 第32-34页 |
3、建立高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定期联系制度 | 第34页 |
(三) 和谐人际关系培育的社会实践 | 第34-40页 |
1、培训人际交往的理论知识 | 第34-37页 |
2、重视社会实践对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 | 第37-40页 |
附录 | 第40-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