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引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研究问题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9页 |
| 第一部分 理论与结构篇 | 第19-56页 |
| 2 结构与文本:一个学术视角的浮现 | 第19-33页 |
| ·学术传统:“传播与发展”范式 | 第19-23页 |
| ·传播与发展范式 | 第19-20页 |
| ·“发展”概念与范式变迁 | 第20-21页 |
| ·从消逝的范式出发 | 第21-23页 |
| ·融合的结构:社会分层理论与传播政治经济学 | 第23-28页 |
| ·社会分层理论与弱势社会群体 | 第23-26页 |
| ·传播政治经济学与媒体政经处境 | 第26-28页 |
| ·从结构到文本:浮现的研究视角 | 第28-33页 |
| ·结构:传播资源分配结构的动态观察 | 第28-29页 |
| ·文本:弱势群体的媒体再现 | 第29-33页 |
| 3 强势与弱势分割:信息传播资源分配结构的动态观察 | 第33-56页 |
| ·三篇文献:批判的起点 | 第33-35页 |
| ·“消费”与“影响”:对强弱势的动态观察 | 第35-38页 |
| ·权力与资本笼罩下的传媒 | 第38-43页 |
| ·目标读者:作为“消费者”的社会群体的分化 | 第43-45页 |
| ·消息来源:强势的政经精英与碎片状的弱势群体 | 第45-49页 |
| ·媒体消费:覆盖率、有效发行与受众的再分化 | 第49-56页 |
| 第二部分 媒体再现篇 | 第56-96页 |
| 4 农民工社会处境的再现:一个弱势群体的媒体投影 | 第56-74页 |
| ·农民工:户籍制度之下的弱势群体 | 第57-60页 |
| ·新闻场中的“农民工议题” | 第60-61页 |
| ·媒体对农民工议题的基本呈现 | 第61-66页 |
| ·媒体的偏向:政府与农民工在议题呈现中的位置 | 第66-69页 |
| ·怎样的弱势群体:媒体对农民工社会处境的再现 | 第69-71页 |
| ·对媒体再现的批判性反思 | 第71-74页 |
| 5 污名化与贴标签:农民工群体的媒介形象 | 第74-89页 |
| ·污名化与标签理论:综合的理论视角 | 第74-76页 |
| ·农民工群体的媒介形象 | 第76-79页 |
| ·农民工的污名化:从城市社会向大众媒体的流动 | 第79-81页 |
| ·“馋嘴民工”:一个污名化的个案 | 第81-85页 |
| ·对污名化的新闻社会学解释 | 第85-89页 |
| 6 结论与讨论 | 第89-96页 |
| ·结论:结构弱势与再现弱势 | 第89-91页 |
| ·讨论,或者新问题的起点 | 第91-96页 |
| 引用与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 附录: “报纸对农民工议题的呈现”内容分析编码表 | 第102-106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106-109页 |
| 致谢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