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唐代乐舞歌辞研究

摘要第1-7页
绪论第7-19页
 一、 唐代乐舞与歌辞的过渡性和复杂性第7-10页
  1 唐代音乐的复杂性第7-9页
  2 唐代歌辞形式的复杂性第9-10页
 二、 唐代诗乐舞的依存关系第10-12页
 三、 本题研究的范围与目的第12-14页
 四、 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第14-19页
第一章 唐代乐舞和乐舞歌辞的繁荣第19-49页
 第一节 唐代乐舞和歌辞繁盛的政治文化背景第19-22页
 第二节 唐代的音乐机构及功能第22-26页
  一、 太乐署第22页
  二、 鼓吹署第22-24页
  三、 教坊第24-25页
  四、 梨园第25-26页
 第三节 唐代乐舞演出的盛况第26-39页
  一、 帝王的制作第27-29页
  二、 献乐第29-30页
  三、 宫廷演出盛况第30-34页
  四、 民间演出盛况第34-36页
  五、 唐代的“热戏”第36-39页
 第四节 唐代乐舞歌辞的繁盛第39-47页
  一、 曲调与歌辞的相互促进第39-41页
  二、 声同词异与曲换新词第41-44页
  三、 乐舞活动对诗歌繁荣的贡献第44-47页
 小结第47-49页
第二章 唐代雅乐和雅乐歌辞第49-77页
 第一节 唐代雅乐的制定和变迁第49-53页
 第二节 唐代雅乐的特点第53-58页
 第三节 唐代的雅乐律第58-62页
 第四节 唐代的雅乐歌辞第62-67页
 第五节 唐代雅乐的地位及雅与俗的消长第67-69页
 第六节 唐代雅乐的评价第69-73页
 小结第73-77页
第三章 唐代的清乐和清乐歌辞第77-99页
 第一节 唐代清乐的延续第77-82页
 第二节 唐传清乐三十二曲考订第82-87页
 第三节 唐代清乐调的衍变第87-90页
 第四节 唐代清乐歌辞第90-96页
  一、 唐代清乐歌辞入乐情况第90-92页
  二、 娱乐功能的减弱与抒情功能的加强第92-96页
 第五节 唐代乐府歌辞的衍变第96-97页
 小结第97-99页
第四章 唐代的燕乐及其文学意义第99-119页
 第一节 燕乐的定义第99-104页
 第二节 唐代的宫廷燕乐第104-115页
  一、 九部伎、十部伎的确立第104-108页
  二、 九、十部伎的演出实况和地位第108-111页
  三、 坐部伎、立部伎第111-113页
  四、 胡乐与华乐的融合第113-115页
 第三节 唐代的教坊乐第115-117页
 小结第117-119页
第五章 唐代燕乐的文学意义第119-145页
 第一节 唐前的合乐歌辞考察第119-126页
  一、 诗乐一体第119-123页
  二、 诗乐分途第123-124页
  三、 唐前歌辞的变迁第124-126页
 第二节 唐代的歌诗第126-144页
  一、 唐代歌诗的实际第127-129页
  二、 唐代歌诗的衍变第129-132页
  三、 唐代歌诗的体制第132-136页
  四、 唐人对歌诗的态度第136-137页
  五、 唐代歌诗的声辞特点第137-142页
  六、 从歌诗到曲子词第142-144页
 小结第144-145页
结论第145-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3页
后记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决策树在软构件检索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宪法权利保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