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其他政治理论问题论文

当代西方公民社会与民主化关系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导论第6-10页
一、 当代西方公民社会与民主化关系理论的产生与特点第10-17页
 (一) 理论的碰撞第10-13页
  1、 公民社会:民主化的新希望第10-12页
  2、 民主化:公民社会复兴的契机第12-13页
 (二) 当前公民社会与民主化关系理论的特点第13-17页
  1、 乐观与谨慎并存第13-14页
  2、 以规范性分析为根基,进而向实证研究转移第14页
  3、 突破泛理论研究的局限,拓宽研究的视域第14-15页
  4、 延展公民社会的分析层面,将公民社会与民主化关系理论引入全球化语境第15-16页
  5、 激活文化、宗教、公民等分析变量,深化公民社会与民主化关系研究第16-17页
  6、 新变革,新课题第17页
二、 结构之维:当代西方公民社会与民主化关系理论的第一维度第17-29页
 (一) 民主视野下公民社会的结构-功能分析第17-25页
  1、 域结构学派第18-20页
  2、 主体结构学派第20-23页
  3、 权力结构学派第23-24页
  4、 结构背后的制度图景第24-25页
 (二) 渗透公民社会结构的“公民社会精神”第25-27页
  1、 权利与责任的平衡第25页
  2、 功能要素的互动第25-26页
  3、 和谐的距离第26-27页
 (三) 回归还是超越:全球化结构下公民社会与民主化的关系第27-29页
  1、 积极与消极第27-28页
  2、 消解全球化的焦虑第28-29页
三、 文化之思:当代西方公民社会与民主化关系理论的第二维度第29-37页
 (一) 社会资本:新的文化分析范式第29-31页
  1、 帕特南与社会资本第29-30页
  2、 社会资本的文化解读第30-31页
  3、 文化分析范式:公民社会与民主化关系理论新动力第31页
 (二) 文化的和谐,文化的冲突?第31-34页
  1、 公民社会与民主化的外在和谐第31-33页
  2、 公民社会与民主化的内在冲突第33-34页
 (三) 文化的使命:透视公民社会与民主化的现实图景第34-37页
  1、 文化阻碍论的反思第34-36页
  2、 “中间地带”的文化助力第36页
  3、 国际性民主文化的理想第36-37页
四、 应然与实然的距离:一种谨慎的思考第37-43页
 (一) 徘徊在两分与三分之间第38-39页
 (二) 软弱的独立:公民社会对国家及民主的依赖第39-40页
 (三) 虚假的政治变量第40-42页
  1、 公民社会的发展未必是民主化的发展第40-41页
  2、 中产阶级:民主化的政治中坚?第41页
  3、 对全球化的盲目乐观第41-42页
  4、 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政治交易第42页
 (四) 公民社会决定论的隐喻第42-43页
五、 当代西方公民社会与民主化关系理论评述第43-49页
 (一) 傲慢与局限:对当代西方公民社会与民主化关系理论的几点认识第43-47页
  1、 西方公民社会与民主化关系理论的总体态势第43-44页
  2、 民主与民主化第44页
  3、 西方中心主义的傲慢第44-45页
  4、 区域局限与学术壁垒第45页
  5、 概念的宽泛与理论的模糊第45-47页
 (二) 希望还是偶像?公民社会、民主化与当代中国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后记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主化进程中的经济变量--当代西方经济与民主关系理论评析
下一篇: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