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基于GIS的秦岭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质量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8页
前言第8-9页
1 大熊猫栖息地自然环境条件及自然资源第9-12页
 1.1 地质地貌条件第9页
 1.2 气象水文条件第9-10页
 1.3 土壤及植被状况第10-11页
 1.4 土地资源第11页
 1.5 水资源第11页
 1.6 生物资源第11-12页
 1.7 矿产资源第12页
2 陕西省大熊猫栖息地调查第12-22页
 2.1 调查范围第12-13页
 2.2 大熊猫调查目的及意义第13页
 2.3 大熊猫调查的内容及原则第13-19页
  2.3.1 调查内容第13-19页
  2.3.2 调查原则第19页
 2.4 样线样方设置方法第19-20页
  2.4.1 样线布设方法第19-20页
  2.4.2 样方设置第20页
  2.4.3 野外实施第20页
 2.5 调查结果第20-22页
3 陕西省大熊猫栖息地主要生境特征第22-28页
 3.1 大熊猫种群延续的理想生境条件第22页
 3.2 栖息地地形特征第22页
 3.3 栖息地植被第22-28页
  3.3.1 栖息地主要乔木分布状况第23-26页
  3.3.2 大熊猫可食竹种分布及特征第26-28页
4 影响大熊猫栖息的主要要素第28-41页
 4.1 植被要素第28-33页
  4.1.1 森林起源第28-29页
  4.1.2 乔木郁闭度第29页
  4.1.3 灌木盖度第29-33页
 4.2 食物要素第33-36页
  4.2.1 竹子盖度第33页
  4.2.2 竹子生长状况第33-36页
 4.3 地形要素第36-37页
  4.3.1 坡度第36页
  4.3.2 坡向第36-37页
 4.4 社会经济活动第37-41页
  4.4.1 种植业第37页
  4.4.2 林业第37页
  4.4.3 养殖业第37-40页
  4.4.4 采集与狩猎第40页
  4.4.5 矿产开采及道路建设第40-41页
5 大熊猫栖息地质量评价第41-51页
 5.1 评价模型及单元第41页
  5.1.1 评价模型第41页
  5.1.2 评价单元第41页
 5.2 选择评价要素第41-42页
  5.2.1 影响大熊猫栖息地质量植被要素第42页
  5.2.2 影响大熊猫栖息地质量食物要素第42页
  5.2.3 影响大熊猫栖息地质量地形要素第42页
 5.3 评价要素权重计算(层次分析法)第42-47页
  5.3.1 方法简介第42-43页
  5.3.2 层次分析法原理第43页
  5.3.3 大熊猫栖息地质量要素分析的层次结构第43-44页
  5.3.4 判断矩阵构造第44页
  5.3.5 相对重要程度计算第44-46页
  5.3.6 一致性检验第46-47页
 5.4 专家评判第47页
 5.5 单要素因子分值确定第47-49页
 5.6 综合分析第49-51页
  5.6.1 图层分值计算第49-50页
  5.6.2 大熊猫栖息地分级第50-51页
6 大熊猫栖息地评价结果验证及讨论第51-55页
 6.1 评价结果验证第51-52页
 6.2 有关问题讨论第52-55页
  6.2.1 以点带面第52页
  6.2.2 人为干扰第52页
  6.2.3 因子相互作用第52-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后记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酸类药物的电化学研究
下一篇:茶叶功效成分-茶多酚、咖啡因分析测定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