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一、 我国现行的民事抗诉主导监督机制 | 第8-13页 |
(一) 抗诉 | 第8-12页 |
1. 抗诉是对判决既判力的严峻挑战 | 第9-10页 |
2. 检察机关在抗诉中的介入使得诉讼结构发生畸变 | 第10-11页 |
3. “事后监督”的制度中包含了一个立法矛盾 | 第11-12页 |
(二) 非讼监督方式 | 第12-13页 |
二、 检察机关民事起诉权的法理基础——需要辨析的几个问题 | 第13-18页 |
(一) “公权力”对“私权利”的干涉 | 第13-15页 |
(二) “公权力”的涉入对民事诉讼平等对抗结构的影响 | 第15-16页 |
(三)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本质——对民事实体法实施的监督 | 第16-18页 |
三、 民事检察起诉权的立法依据——兼与国外的比较 | 第18-21页 |
1. 美国 | 第18页 |
2. 英国 | 第18页 |
3. 法国 | 第18-19页 |
4. 德国 | 第19页 |
5. 日本 | 第19页 |
6. 其他国家 | 第19-21页 |
四、 设置检察机关民事起诉权——必然面临的几个问题 | 第21-32页 |
1. 检察机关直接以起诉方式参与民事诉讼的必要性 | 第22-25页 |
2. 人民检察院作为起诉方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 第25-28页 |
3. 关于实体权利人参加诉讼的问题 | 第28-30页 |
4. 检察机关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的案件范围 | 第30-31页 |
5.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应当享有的诉讼权利 | 第31-32页 |
五、 回论: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的建设模式——民事检察监督方式之选择 | 第32-40页 |
(一) 肯定: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 第33-34页 |
(二) 发展——从公益原则出发的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直接参与 | 第34-36页 |
(三) 限制——抗诉 | 第36-38页 |
(四) 正在进行的改革和试点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