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绪论 | 第10-2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 ·飞行时间法 | 第11页 |
| ·激光三角测量法 | 第11-12页 |
| ·莫尔轮廓术(Moiré Topography,MT) | 第12-13页 |
| ·相位测量轮廓术(Pbase Measuring Profilometry,PMP) | 第13-15页 |
| ·傅立叶变换轮廓术(Fourier Transform Profilometry,FTP) | 第15-16页 |
| ·调制度测量轮廓术(Modulation Measurement Profilometry,MMP) | 第16-17页 |
| ·对于深度剧烈变化的物体三维轮廓测量技术的研究前景 | 第17-18页 |
|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 第二章、基于调制度比值的三维轮廓术的基本原理 | 第20-25页 |
| ·测量原理 | 第20页 |
| ·实验系统与原理 | 第20-24页 |
| ·调制度的计算 | 第20-22页 |
| ·条纹调制度比与物点位置的关系 | 第22-24页 |
| ·快速测量的实现 | 第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基于调制度比的三维测量系统 | 第25-36页 |
| ·硬件构成 | 第25-27页 |
| ·投影系统 | 第26-27页 |
| ·采集系统 | 第27页 |
| ·移动部分 | 第27页 |
| ·计算机 | 第27页 |
| ·系统参数设置 | 第27-29页 |
| ·相移次数与光栅周期: | 第27-28页 |
| ·标定板的移动范围与移动间隔 | 第28页 |
| ·投射光栅的灰度范围 | 第28-29页 |
| ·测量系统的标定 | 第29-34页 |
| ·纵向标定 | 第29-31页 |
| ·横向标定 | 第31-34页 |
| ·高度的获取 | 第34页 |
| ·测量结果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测量中的影响因素及提高精度方法 | 第36-47页 |
| ·噪声干扰 | 第36-41页 |
| ·白噪声 | 第36-37页 |
| ·相干噪声 | 第37-41页 |
| ·色彩的影响 | 第41-43页 |
| ·光源稳定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 ·消除误差影响因素后的测量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44-47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7-49页 |
| ·总结 | 第47页 |
| ·展望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 作者简历 | 第54-56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