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H.264编解码功能的PCI板卡及相关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1页 |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 ·课题任务 | 第10页 |
| ·论文结构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原理及平台介绍 | 第11-24页 |
| ·概述 | 第11页 |
| ·系统模块介绍 | 第11页 |
| ·H.264视频压缩原理 | 第11-13页 |
| ·H.264总览 | 第11-12页 |
| ·编码器(前行路径) | 第12-13页 |
| ·编码器(重建路径) | 第13页 |
| ·解码器 | 第13页 |
| ·H.264的技术亮点 | 第13-16页 |
| ·分层设计 | 第13-14页 |
| ·高精度、多模式运动估计 | 第14页 |
| ·4×4块的整数变换 | 第14-15页 |
| ·统一的VLC | 第15页 |
| ·帧内预测 | 第15页 |
| ·面向IP和无线环境 | 第15-16页 |
| ·H.264的开源模型 | 第16-17页 |
| ·硬件平台及开发工具 | 第17-24页 |
| ·DSP产品介绍 | 第17-18页 |
| ·TMS320DM642芯片介绍 | 第18页 |
| ·硬件平台结构 | 第18页 |
| ·软件开发与调试 | 第18-24页 |
| 第三章 H.264压缩模块的移植和优化 | 第24-38页 |
| ·概述 | 第24页 |
| ·理论分析 | 第24-30页 |
| ·移植的关键点 | 第24-27页 |
| ·系统性能分析 | 第27-30页 |
| ·移植和优化步骤 | 第30-34页 |
| ·移植的过程 | 第30-32页 |
| ·提取优化对象的方法 | 第32页 |
| ·提取结果 | 第32页 |
| ·汇编优化 | 第32-34页 |
| ·优化结果比较 | 第34-38页 |
| 第四章 PCI传输模块开发 | 第38-45页 |
| ·概述 | 第38页 |
| ·PCI总线基本概念 | 第38-40页 |
| ·发展背景、特点和结构 | 第38页 |
| ·PCI总线规范 | 第38-40页 |
| ·PCI接口的实现 | 第40-45页 |
| ·DM642 PCI硬件设计 | 第40页 |
| ·驱动的基本概念 | 第40-41页 |
| ·驱动的开发工具 | 第41-42页 |
| ·Windriver的特性 | 第42页 |
| ·开发步骤 | 第42页 |
| ·程序流程图和代码 | 第42-44页 |
| ·效率分析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YUV播放模块开发 | 第45-52页 |
| ·概述 | 第45页 |
| ·数字视频基本概念 | 第45-49页 |
| ·YUV概念 | 第45页 |
| ·YUV采样方式 | 第45-47页 |
| ·YUV文件格式 | 第47页 |
| ·RGB概念 | 第47-49页 |
| ·YUV与RGB的转换 | 第49页 |
| ·YUV播放的实现 | 第49-52页 |
| 第六章 DSP程序的引导装载 | 第52-60页 |
| ·概述 | 第52页 |
| ·二级BOOTLOAD的过程 | 第52-53页 |
| ·创建二级BOOTLOADER的4个主要个问题 | 第53-54页 |
| ·COFF段的放置 | 第53页 |
| ·用户程序的编译 | 第53页 |
| ·二级Bootloader的编写 | 第53-54页 |
| ·Flash的烧写 | 第54页 |
| ·本系统的二级引导程序 | 第54-60页 |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60-61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0页 |
| ·问题和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