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观花树木类论文--其他论文

蜡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核心种质构建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引言第14页
1 文献综述第14-38页
   ·蜡梅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第14-25页
     ·蜡梅属种质资源分类研究概况第14-18页
     ·蜡梅属种质资源分布研究概况第18-19页
     ·蜡梅的研究概况第19-25页
   ·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概况第25-29页
     ·植物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第25-26页
     ·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26-29页
   ·核心种质的研究现状第29-35页
     ·核心种质的提出背景第29页
     ·核心种质的概念及发展第29-30页
     ·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第30-35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第35-38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5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5-38页
2 中国蜡梅野生资源的调查和分析第38-62页
   ·调查方法第38页
   ·调查结果第38-62页
     ·蜡梅属植物的调查第38-43页
     ·各野生蜡梅种群的现状和特点第43-53页
     ·蜡梅新变种和新变型的发表第53-55页
     ·蜡梅属植物的水平分布特点第55-56页
     ·蜡梅属植物的垂直分布特点第56-57页
     ·蜡梅属植物分布的生境特点第57-59页
     ·结论和讨论第59-62页
3. 中国蜡梅品种资源的调查和分析第62-94页
   ·中国蜡梅品种资源的调查第62-77页
     ·调查方法第62页
     ·调查地点第62-63页
     ·调查结果第63-77页
       ·蜡梅品种的调查第63-75页
       ·蜡梅品种产业化开发利用的调查第75-77页
   ·蜡梅品种的数量分类研究第77-85页
     ·材料和方法第77-79页
       ·材料第77页
       ·分类性状的选取和编码第77-79页
       ·数据的处理第79页
     ·结果与分析第79-84页
       ·Q型聚类结果及分析第79-81页
       ·R型聚类结果及分析第81-82页
       ·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及分析第82-84页
     ·结论和讨论第84-85页
   ·62 个蜡梅品种观赏性状的综合评价第85-94页
     ·材料第86页
     ·方法第86-89页
       ·评价结构模型的建立第86-87页
       ·评价标准的制定第87-88页
       ·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第88-89页
     ·结果与分析第89-91页
     ·结论与讨论第91-94页
4. 蜡梅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第94-110页
   ·材料与方法第94-96页
     ·种群选择与试验材料采集第94-95页
     ·性状的选取和测定方法第95-96页
     ·数据的统计分析第96页
   ·结果与分析第96-107页
     ·2 次取样重合种群的变异系数与均值的年代差异性分析第96页
     ·各种群间花性状的变异第96-98页
     ·蜡梅种群间的形态变异特征第98页
     ·蜡梅种群内的形态变异特征第98-99页
     ·蜡梅种群间的表型分化第99页
     ·蜡梅的表型变异与生态因子间的相关分析第99-100页
     ·蜡梅种群表型聚类分析第100-107页
   ·结论与讨论第107-110页
5. 中国蜡梅种质资源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第110-120页
   ·材料与方法第110-112页
     ·材料第110页
     ·方法第110-112页
       ·数据收集整理第110页
       ·数据分组第110-111页
       ·计算各组的表型多样性指数和遗传丰富度第111页
       ·聚类方法第111页
       ·取样方法第111-112页
       ·核心样品代表性检验第112页
   ·结果与分析第112-117页
     ·各组供试种质的多样性指数、遗传丰富度和取样数目第112-113页
       ·野生资源第112-113页
       ·品种资源第113页
     ·蜡梅初选核心种质代表性检测第113-117页
       ·多样性指数的差异显著性测验第113页
       ·初选核心收集品和总收集品9 个性状的6 个特征值比较第113-117页
   ·结论与讨论第117-120页
6. 中国蜡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第120-130页
   ·材料与方法第120-122页
     ·试验材料第120页
     ·分子标记组DNA的提取第120-121页
     ·引物筛选与PCR扩增第121-122页
     ·PCR产物检测第122页
     ·数据的统计分析第122页
   ·结果与分析第122-128页
     ·分子标记组DNA提取结果与检测第122-123页
     ·物种和种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第123-124页
     ·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的比较分析第124页
     ·聚类分析第124-128页
   ·讨论第128-130页
7 中国蜡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第130-144页
   ·材料与方法第131-134页
     ·材料第131页
     ·蜡梅AFLP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和引物筛选第131-133页
     ·蜡梅AFLP标记结果统计与数据分析方法第133-134页
   ·结果与分析第134-140页
     ·蜡梅AFLP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第134-135页
     ·AFLP引物筛选分析第135-136页
     ·AFLP扩增片段的多态性第136-137页
     ·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分化程度分析第137-140页
     ·种群间遗传关系的UPGMA聚类分析第140页
   ·结论和讨论第140-144页
     ·影响AFLP扩增反应的因素第140-141页
     ·不同的引物组合对扩增结果的影响第141页
     ·AFLP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评价第141-144页
8.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构建蜡梅核心种质资源第144-158页
   ·材料与方法第144-146页
     ·实验材料第144页
     ·分子标记方法及其数据分析第144-145页
     ·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第145-146页
   ·结果与分析第146-154页
     ·蜡梅野生种质资源核心种质的构建第146-149页
       ·种群样本策略第146-147页
       ·种群内个体样本策略第147页
       ·核心种质保存种群样本方案第147-149页
     ·蜡梅品种资源核心种质的构建第149-154页
       ·各样本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第149-150页
       ·初始种质与核心种质比较第150-151页
       ·保留种质与核心种质比较第151-153页
       ·蜡梅品种资源核心种质及其主要性状第153-154页
   ·结论和讨论第154-158页
9 结论和建议第158-162页
   ·主要结论第158-159页
   ·论文的特色及创新之处第159-160页
   ·讨论与建议第160-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72页
附表第172-181页
个人简介第181-182页
导师简介第182-183页
致谢第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省粮食安全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高架路交通诱发环境振动规律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