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环境下学习情绪及情绪模型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现代远程教育及现状 | 第9-11页 |
| ·远程教育中的情感缺失问题 | 第9-10页 |
| ·现代远程教育理论 | 第10-11页 |
| ·情感计算 | 第11-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关键技术 | 第12-13页 |
| ·应用前景 | 第13-14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 第2章 情绪的相关理论 | 第16-28页 |
| ·情绪的基本理论 | 第16-21页 |
| ·情绪的分类 | 第16-19页 |
|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 第19-20页 |
| ·情绪的表达 | 第20-21页 |
| ·人脸检测及表情识别的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 ·人脸检测技术 | 第21-23页 |
| ·表情识别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 ·情感模型 | 第24-27页 |
| ·OCC情感模型 | 第25-26页 |
| ·HMM模型 | 第26页 |
| ·Kismet的情感空间 | 第26-27页 |
| ·基于欧式空间的情感模型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基于肤色的表情特征提取 | 第28-43页 |
| ·基于肤色的人脸检测 | 第28-32页 |
| ·常用的色彩空间 | 第29-31页 |
| ·模型的选取 | 第31-32页 |
| ·图像预处理 | 第32-36页 |
| ·图像的平滑 | 第33-34页 |
| ·灰度拉伸 | 第34-35页 |
| ·光线补偿 | 第35-36页 |
| ·人脸区域的定位 | 第36-38页 |
| ·基于YUV空间的肤色模型 | 第36-37页 |
| ·肤色过滤 | 第37-38页 |
| ·嘴巴和眼睛的定位 | 第38-40页 |
| ·二值化处理 | 第38-39页 |
| ·嘴巴的定位 | 第39-40页 |
| ·眼睛的定位 | 第40页 |
| ·形态学算法 | 第40-42页 |
| ·原理和算法 | 第40-41页 |
| ·基本运算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情绪认知模型 | 第43-63页 |
| ·基于曲线拟合的情绪建模 | 第43-48页 |
| ·趋避度和振奋度 | 第43页 |
| ·曲线拟合方法 | 第43-44页 |
| ·曲线拟合方法进行趋避度建模 | 第44-47页 |
| ·二维的情绪空间 | 第47-48页 |
| ·模糊逻辑的基本理论 | 第48-53页 |
| ·模糊集合的定义 | 第48-49页 |
| ·模糊集合的隶属度函数 | 第49-50页 |
| ·模糊逻辑的基本运算 | 第50页 |
| ·模糊逻辑推理 | 第50-51页 |
| ·模糊模式识别 | 第51-53页 |
| ·基于模糊逻辑的情绪认知模型 | 第53-58页 |
| ·趋避度和振奋度的重定义 | 第53-54页 |
| ·确立隶属函数 | 第54-56页 |
| ·建立识别对象辨别原则 | 第56-57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页 |
| ·两种模型的比较 | 第57-58页 |
| ·智能Agent情绪反应模型 | 第58-59页 |
| ·网络教学系统中情绪认知模块的设计 | 第59-61页 |
| ·情绪认知模块的设计 | 第60页 |
| ·情绪认知模块的功能测试 | 第60-61页 |
| ·小结 | 第61-63页 |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3-65页 |
| ·工作总结 | 第63页 |
| ·下一步研究工作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在学期间作者参加科研与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