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0-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研究思路及目标 | 第17页 |
·研究可能的创新 | 第17-19页 |
2 社会福利事业相关基本理论 | 第19-30页 |
·社会福利基本内涵的分析 | 第19-24页 |
·福利 | 第19-20页 |
·社会福利 | 第20-22页 |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 第22-24页 |
·社会福利事业 | 第24页 |
·社会福利的理论渊源 | 第24-30页 |
·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理论 | 第24-27页 |
·德国新旧历史学派社会福利思想 | 第27页 |
·庇古福利经济学思想 | 第27-28页 |
·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 第28-29页 |
·凯恩斯的社会福利思想 | 第29-30页 |
3 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历史变迁及存在的问题 | 第30-42页 |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变迁 | 第30-34页 |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初创阶段(1949—1958年) | 第30-31页 |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挫折与恢复阶段(1958—1986年) | 第31-32页 |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完善阶段(1986年以来) | 第32-34页 |
·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 第34-37页 |
·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42页 |
·立法建设上的不足影响社会福利进程 | 第37-38页 |
·资金投入不足,福利方面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 第38-39页 |
·社会福利覆盖面窄,农村社会福利福利事业发展缓慢 | 第39-40页 |
·责任过分集中,社会动员不充分 | 第40-41页 |
·社会福利行政机构重叠,管理混乱 | 第41-42页 |
4 社会福利需求与供给的经济学解释 | 第42-54页 |
·社会福利需求的经济学解释 | 第42-48页 |
·社会福利供给的经济学解释 | 第48-54页 |
·政府福利供给的责任 | 第50-51页 |
·企业福利供给的责任 | 第51页 |
·家庭福利供给的责任 | 第51-52页 |
·非营利组织福利供给的责任 | 第52-53页 |
·社区福利供给的责任 | 第53-54页 |
5 国外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 第54-61页 |
·国外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特点 | 第54-55页 |
·国外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特点 | 第55-58页 |
·保障对象全民化 | 第55页 |
·服务项目多样化及福利服务产业化、市场化 | 第55-56页 |
·福利主体多元化 | 第56-57页 |
·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社会福利资金 | 第57页 |
·社会福利的专业化管理 | 第57-58页 |
·国外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启示 | 第58-61页 |
·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应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 第58页 |
·社会福利责任主体多元化 | 第58-59页 |
·福利服务产业化、市场化 | 第59页 |
·多渠道筹集社会福利资金 | 第59页 |
·重视社会福利人才的培养 | 第59-60页 |
·健全法制是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保障 | 第60-61页 |
6 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1-70页 |
·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61-63页 |
·适度原则 | 第61页 |
·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 第61-62页 |
·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 | 第62页 |
·责任分担原则 | 第62页 |
·普遍性和选择性原则 | 第62-63页 |
·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目标 | 第63-65页 |
·架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模式 | 第65-66页 |
·完善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6-70页 |
·建立健全社会福利法制体系 | 第66页 |
·采用多种措施扩大社会福利资金的来源 | 第66-67页 |
·建立统一的管理与监督机构 | 第67-68页 |
·建立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 第68页 |
·扩大社会福利的实施范围 | 第68-69页 |
·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工作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附录 | 第74-7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详细摘要 | 第77-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