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绪论:边界问题及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3-27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其背景 | 第13-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3-15页 |
二、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15-17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本体研究的重新回归 | 第17-21页 |
一、从本体研究到文本研究、文化研究 | 第17-20页 |
二、纪录片本体研究的重新回归 | 第20-21页 |
第三节 本研究的基本观念和方法 | 第21-27页 |
一、研究的基本观念和方法 | 第21-22页 |
二、研究的范围界定与基本框架 | 第22-24页 |
三、核心观点及创新性 | 第24-26页 |
四、选题的难点 | 第26-27页 |
第一章 纪录片边界理论研究的历史轨迹 | 第27-44页 |
第一节 西方电影理论框架下的纪录片边界理论发展 | 第27-39页 |
一、早期电影理论下的纪录片界定 | 第28-32页 |
二、经典电影理论下的纪录片边界研究 | 第32-35页 |
三、当代理论表意倾向下的纪录片边界模糊 | 第35-39页 |
第二节 国内对纪录片边界的研究 | 第39-44页 |
一、1990 年代初对纪录片和专题片的界定 | 第39-40页 |
二、世纪之交“新纪录运动和专题片”的区别 | 第40-41页 |
三、新近对纪录片“虚构/非虚构”边界的探讨 | 第41-44页 |
第二章 西方视野中边界现象源流及现状 | 第44-82页 |
第一节 西方纪录片历史上的边界漂移 | 第45-67页 |
一、影像的诞生——由共同发生到逐渐分野 | 第45-48页 |
二、由弗拉哈迪到“直接电影”——纪录片边界逐渐明晰 | 第48-57页 |
三、“真理电影”到“新纪录电影”——纪录片边界逐渐模糊 | 第57-67页 |
第二节 西方纪录片与故事片的模糊现状 | 第67-82页 |
一、故事片中纪实因素的渗透 | 第67-72页 |
二、“杂交”样式的出现——“纪录剧情片”和“伪纪录片” | 第72-82页 |
第三章 中国视野中边界现象源流及现状 | 第82-101页 |
第一节 中国纪录片的历史与现状 | 第82-95页 |
一、中国纪录片历史发展 | 第82-91页 |
二、中国纪录片多元发展的现状 | 第91-95页 |
第二节 多元化发展时期初显的模糊倾向 | 第95-101页 |
一、艺术手法上的突破——模拟性重现 | 第95-97页 |
二、内容层面的探索——对事实内容层面的主体性建构 | 第97-101页 |
第四章 纪录片边界的本质命题——“真实”问题辨析 | 第101-126页 |
第一节 纪录片:“真实”成为问题? | 第101-107页 |
一、“真实”权威的确立——求“真”的美学特质 | 第102-104页 |
二、“真实”神话的幻灭——“多重假定的真实” | 第104-107页 |
第二节 “真实”的维度 | 第107-115页 |
一、真实观念的哲学辨析 | 第108-110页 |
二、真实观念的艺术辨析 | 第110-111页 |
三、真实观念的历史嬗变 | 第111-115页 |
第三节 哲学美学视域中的纪录片真实 | 第115-126页 |
一、哲学真实、艺术真实与纪录片 | 第115-117页 |
二、纪录片发展的一条明线:追求真实的目的 | 第117-120页 |
三、纪录片发展的一股暗涌:采取“虚构”的手段 | 第120-126页 |
第五章 纪录片边界的标准问题探讨 | 第126-148页 |
第一节 传统纪录片边界的标准及其分析 | 第126-133页 |
一、传统判定标准 | 第127-129页 |
二、传统标准评析 | 第129-133页 |
第二节 艺术创作中的主体问题 | 第133-137页 |
一、主体性与审美主体性 | 第133-135页 |
二、艺术创作各阶段的主体考察 | 第135-137页 |
第三节 纪录片新标准的尝试 | 第137-148页 |
一、纪录片创作中的主体介入 | 第137-141页 |
二、纪录片的中间性特质 | 第141-144页 |
三、复合标准——动机、文本、功能的综合考察 | 第144-148页 |
第六章 边界开放观念下的纪录片探索 | 第148-171页 |
第一节 主流价值功能与社会影响力 | 第149-155页 |
一、主流价值意义与社会影响力 | 第149-152页 |
二、主流价值的有效表达方式 | 第152-155页 |
第二节 作品价值功能与自身生存 | 第155-162页 |
一、观念层面的探索 | 第156-157页 |
二、主题内容的拓宽与挖掘 | 第157-160页 |
三、艺术表达的探索与创新 | 第160-162页 |
第三节 市场价值功能与未来发展 | 第162-171页 |
一、重视市场观念——商业是纪录片持久的发动机 | 第162-164页 |
二、题材内容寻求突破——增强自然科技软肋的力度 | 第164-166页 |
三、创作理念需要更新——重视娱乐化、故事化 | 第166-167页 |
四、制作模式重新整合——谋定后动与类型化生产 | 第167-168页 |
五、适应新的传播渠道——从小屏幕转战大影院 | 第168-171页 |
结语:终点抑或起点? | 第171-173页 |
附录一 参考文献 | 第173-183页 |
附录二 1997——2006 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名录 | 第183-196页 |
后记 | 第196-1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