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认知论文

概念隐喻理解中的美感体验对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研究

题解及文中术语解释第1-10页
中文摘要第10-13页
ABSTRACT第13-18页
1 问题提出第18-23页
   ·概念隐喻伴随的美感体验未受到充分关注第18-19页
   ·积极心理学关于美感体验的认识模糊第19页
   ·美育心理学有关美感体验与认知方式的关系的深层研究不足第19-21页
   ·美感体验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第21-23页
2 文献综述第23-45页
   ·作为一种认知方式的隐喻研究第23-29页
     ·隐喻和概念隐喻定义第24-26页
     ·隐喻分类标准第26-28页
     ·隐喻作用第28-29页
   ·儿童科学概念隐喻理解研究第29-33页
     ·科学概念隐喻表征研究第29-31页
     ·借助隐喻理解学习概念的理论第31-33页
   ·美感体验与科学概念隐喻理解第33-45页
     ·美感体验定义第33-39页
     ·隐喻理解中有美感体验的脑神经机制研究第39-43页
     ·美感体验在儿童科学概念隐喻理解中的作用研究第43-45页
3 本项研究的基本构成第45-48页
   ·基本问题第45-46页
   ·基本假设第46页
   ·基本版块第46页
   ·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第46-48页
4 价值与创新第48-51页
   ·理论价值第48-49页
     ·有利于对隐喻认知作用的深入认识第48页
     ·有利于心理学对积极情感中美感研究的进一步展开第48页
     ·有利于科学美研究的深化第48-49页
     ·为审美理性和感性关系问题的争论解决提供参考第49页
   ·实践价值第49-50页
   ·创新点第50-51页
5 “概念隐喻”结构探讨第51-60页
   ·概念隐喻结构因素的理论第51-52页
   ·预备性研究第52-53页
     ·访谈第52页
     ·初测项目的形成第52页
     ·预试及其结果分析第52-53页
   ·概念隐喻结构探索性因素分析第53-55页
     ·被试第53页
     ·结果第53-55页
   ·概念隐喻结构模型的验证第55-57页
     ·被试第55-56页
     ·结果第56-57页
     ·概念隐喻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第57页
   ·概念隐喻结构及释义第57-58页
   ·讨论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6. “美感体验”结构因素分析第60-70页
   ·美感体验内涵第60页
   ·美感体验结构预备性研究第60-64页
     ·访谈和开放式问卷第60-62页
     ·初测项目的形成第62-63页
     ·评定、修改初始问卷第63-64页
   ·美感体验结构探索性因素分析第64-66页
     ·被试第64页
     ·结果第64-66页
   ·美感体验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第66-68页
     ·被试第66页
     ·结果第66-67页
     ·美感体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第67-68页
   ·美感体验内隐结构因素第68页
   ·讨论第68-69页
   ·结论第69-70页
7 概念隐喻和美感体验的相关性研究第70-75页
   ·研究目的与方法第70页
   ·结果第70-72页
     ·概念隐喻和美感体验各因子之间相关性第70页
     ·回归分析及概念隐喻各因子与美感体验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模型第70-72页
   ·讨论第72-75页
8 概念隐喻理解中美感体验对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实证设计第75-84页
   ·儿童科学概念理解相关理论及研究步骤第75-76页
   ·实验假设及变量关系的理论解释第76-77页
   ·被试选择(参见研究9)第77页
   ·实验材料选择第77-80页
     ·作为实验材料的3个概念第77-79页
     ·儿童有关3个科学概念的前概念句(参见研究10)第79-80页
     ·有关3个概念的概念隐喻材料(参见研究11)第80页
   ·自变量、中介变量、因变量的测查第80-83页
     ·自变量—概念隐喻理解测查第80页
     ·中介变量—美感体验的测查第80-81页
     ·因变量—科学概念理解的测查第81-83页
   ·实验检测设计第83-84页
     ·实验1检测设计第83页
     ·实验2检测设计第83-84页
9 自然状态下儿童3个概念理解水平发展研究第84-92页
   ·研究目的第84页
   ·研究对象第84页
   ·试卷编制第84页
   ·评分标准第84页
   ·试卷评阅与统计第84-85页
   ·结果与分析第85-89页
     ·自然状态下儿童有关3个概念理解的总体发展趋势第85-86页
     ·自然状态下儿童有关3个概念的发展情况差异第86-89页
   ·讨论第89-91页
   ·结论第91-92页
10 儿童有关3个科学概念的前概念第92-98页
   ·目的第92页
   ·研究方法第92页
   ·调查第92-98页
     ·被试构成第92-93页
     ·试卷编制(同研究9)第93页
     ·有关3个概念的前概念分析第93-97页
     ·讨论第97页
     ·结论第97-98页
11 有关3个概念的概念隐喻材料收集与内容分析第98-104页
   ·方法第98页
   ·被试第98页
   ·概念隐喻句筛选第98-100页
     ·“力”概念隐喻句筛选第98-99页
     ·“极限”概念隐喻句筛选第99页
     ·“节奏”概念隐喻句筛选第99页
     ·概念隐喻句汇总第99-100页
   ·儿童对所搜集的概念隐喻句的心理维度研究第100-104页
     ·目的第100页
     ·被试第100页
     ·问卷第100-101页
     ·结果与分析第101-103页
     ·讨论第103页
     ·结论第103-104页
12 有关3个科学概念的美感词词表建构第104-111页
   ·美感词获得途径第104-106页
     ·参见已有研究第104页
     ·查阅四大审美范畴词汇第104-105页
     ·参见《中文情绪形容词检测表》第105页
     ·参见形式美法则第105-106页
     ·参见科学美感词第106页
   ·美感词表初步构成第106-107页
   ·美感词词表修订第107-108页
   ·有关3个概念的概念隐喻句引起的美感词词频统计第108-109页
     ·被试第108页
     ·指导语第108页
     ·结果与分析第108-109页
   ·有关3个科学概念的美感词情绪色彩聚类分析第109-111页
13 实验1:11-14岁儿童概念隐喻中的美感体验对前概念转换的作用研究第111-123页
   ·目的第111页
   ·方法第111-113页
     ·被试第111页
     ·材料第111页
     ·测查工具第111-112页
     ·仪器第112页
     ·程序第112-113页
     ·计分情况第113页
   ·结果与分析第113-119页
     ·概念隐喻句引导中被试已有经验的作用第113-115页
     ·愉悦感与审美中的情绪对缺乏经验的被试前概念转换有交互作用第115-117页
     ·概念隐喻句引导中3个年级完成任务特点第117-119页
   ·讨论第119-122页
     ·概念隐喻句引导对儿童前概念句对错判断的作用中的经验因素第119-120页
     ·美感体验在儿童科学概念前概念转换中的作用第120-122页
   ·结论第122-123页
14 三种概念隐喻表征形式理解中的美感体验对儿童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研究第123-142页
   ·三种概念教学活动引导模式的提出第123-126页
     ·概念图教学引导理论第123-124页
     ·原型启发教学引导第124-125页
     ·概念隐喻句引导第125-126页
   ·三种概念教学引导模式评价及问题提出第126页
   ·实验设计第126-129页
     ·实验目的第126页
     ·研究假设第126页
     ·研究方法第126页
     ·被试第126-128页
     ·测试程序第128-129页
     ·具体施测第129页
     ·试题编制第129页
     ·评分标准第129页
   ·结果与分析第129-137页
     ·儿童的前概念、教学后的前概念转换与美感体验的作用比较第129-130页
     ·儿童下定义的精准性与美感体验的作用比较第130页
     ·年龄主效应显著,教学引导策略和美感体验无交互作用第130-131页
     ·审美中的情绪、审美丰富性、审美风格的作用第131-137页
   ·讨论第137-140页
     ·年龄对儿童科学概念理解的影响第137-138页
     ·前概念转换、美感体验对儿童3个科学概念的理解的预测作用第138页
     ·下定义精准性和美感体验对儿童3个科学概念的理解的预测作用第138-139页
     ·三种概念隐喻表征形式理解中的美感体验对儿童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第139-140页
     ·美感体验、前概念转换、认知因素与儿童科学概念理解的关系第140页
   ·结论第140-142页
15 总讨论、结论与展望第142-147页
   ·总讨论第142-145页
     ·概念隐喻和美感体验的关系第142-143页
     ·概念隐喻理解和科学概念理解之间的关系第143页
     ·科学概念隐喻理解中的美感体验对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第143-145页
   ·两项实验总结论第145页
   ·研究展望第145-147页
16 附录第147-189页
 附录1 有关概念隐喻的问卷第147-150页
 附录2 美感体验问卷第150-152页
 附录3 儿童自然状态下三个科学概念理解测试题第152-153页
 附录4 儿童有关3个科学概念概念隐喻句心理维度测查问卷(只列出了暗喻句)第153-162页
 附录5 美感词情绪归类问卷第162-163页
 附录6 实验1材料第163-174页
 附录7 实验2试卷及评分标准第174-189页
17 参考文献第189-201页
术语中英文对照第201-203页
致谢第203-20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研究课题第205页

论文共2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
下一篇:分支斜面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初步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