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细读》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名作细读》产生的背景 | 第12-15页 |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 第12页 |
二、语文新课改的核心精神 | 第12-13页 |
三、《名作细读》产生的背景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孙绍振教授的微观分析法 | 第15-25页 |
一、审美价值观的树立 | 第15-16页 |
二、真善美错位理论的提出 | 第16-17页 |
三、矛盾分析法的奥秘 | 第17-20页 |
·还原法 | 第18-19页 |
·比较法 | 第19页 |
·还原比较法的综合运用 | 第19-20页 |
四、还原比较法的系统性 | 第20-21页 |
五、分析方法的可操作性 | 第21-25页 |
·传统文学鉴赏强调直觉 | 第21-22页 |
·新文学中的细读法对传统的继承和超越 | 第22-23页 |
·孙教授文本细读法的可操作性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微观分析方法的实际运用 | 第25-35页 |
一、还原比较法举隅 | 第25-29页 |
·想象出作品省略和淡化的 | 第25页 |
·不同艺术形式的不同规范比较 | 第25-26页 |
·艺术感觉的还原与比较 | 第26页 |
·情感逻辑的还原和比较 | 第26-27页 |
·审美价值的还原与实用价值和认识价值的比较 | 第27页 |
·不同历史条件的还原与比较 | 第27-28页 |
·不同流派的还原与比较 | 第28-29页 |
·不同风格的还原和比较 | 第29页 |
二、中学语文教材探微 | 第29-35页 |
·《囚绿记》主题——象征意义的达成 | 第29-32页 |
·《鸿门宴》项羽形象赏析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微观分析方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贡献 | 第35-37页 |
一、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的总结 | 第35-36页 |
二、微观分析法对中学阅读教学方法的丰富发展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