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历史与现状 | 第12-22页 |
第一节 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的建立 | 第12-15页 |
一、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的起源 | 第12-13页 |
二、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的确立 | 第13-14页 |
三、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的发展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基本原则 | 第15-17页 |
一、主动保护和被动保护相结合原则 | 第15页 |
二、担保与反担保相结合原则 | 第15-16页 |
三、不介入当事人民事纠纷原则 | 第16页 |
四、非商业性侵权货物有限豁免原则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我国进出口贸易知识产权侵权状况及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实践 | 第17-20页 |
一、侵权货物进出境情况 | 第17-18页 |
二、进出境侵权货物的影响 | 第18-19页 |
三、我国海关的执法实践 | 第19-20页 |
第四节 对我国海关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程度的争议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战略的价值与实证分析 | 第22-30页 |
第一节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战略的价值分析 | 第22-26页 |
一、公平正义是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首要价值理念 | 第22-23页 |
二、促进“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终极价值目标 | 第23-24页 |
三、保障人权、限制权力滥用是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基本价值取向 | 第24-25页 |
四、“最低保护原则”是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重要价值准则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战略的实证分析 | 第26-30页 |
一、与国际法则接轨是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必然选择 | 第26页 |
二、知识产权保护不存在普遍适用的预设水平和保护模式 | 第26-27页 |
三、现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设置超过了目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超过了WTO规则的要求 | 第27页 |
四、西方国家利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规则,严重伤害中国出口贸易和产业发展 | 第27-30页 |
第三章 调整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战略的思考 | 第30-47页 |
第一节 关于调整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范围的问题 | 第30-35页 |
一、国际法关于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范围的规定 | 第30页 |
二、各国关于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范围的规定 | 第30-32页 |
三、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范围的反思 | 第32-35页 |
第二节 对出口知识产权审查制度的检讨 | 第35-36页 |
一、国际法关于出口知识产权审查制度的规定 | 第35页 |
二、各国关于出口知识产权审查制度的比较 | 第35-36页 |
三、出口知识产权审查制度的合理性值得怀疑 | 第36页 |
第三节 关于追究侵权行为当事人刑事责任的思考 | 第36-40页 |
一、缺乏法律依据 | 第37-38页 |
二、法律传统的差异引发误解 | 第38-40页 |
第四节 对“平行进口”货物性质的认定 | 第40-42页 |
第五节 对定牌加工性质的认定 | 第42-45页 |
一、商标权具有典型地域性,不能无限扩张 | 第43页 |
二、造成相关公众的混淆、误认是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前提 | 第43-44页 |
三、定牌加工不产生实质损害 | 第44-45页 |
第六节 权利人与侵权行为人和解的效力几何?对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中的私权张力的思考 | 第45-47页 |
一、和解对行政权的效力:和解是否影响海关行政决定? | 第45-46页 |
二、和解对司法权的效力:和解是否影响追究侵权人刑事责任 | 第46页 |
三、对滥用和解权力的限制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