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达乌里胡枝子品系特性研究

摘要第1-4页
Summary第4-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19页
   ·胡枝子属植物概述第10页
   ·达乌里胡枝子研究概况第10-17页
     ·达乌里胡枝子概述第10-11页
     ·达乌里胡枝子研究进展第11-17页
       ·达乌里胡枝子形态生物学特征及农艺性状第11-12页
       ·达乌里胡枝子遗传多样性研究第12-13页
       ·达乌里胡枝子的抗性研究第13-14页
       ·达乌里胡枝子的栽培利用研究第14-16页
       ·达乌里胡枝子的育种研究第16-17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9-29页
   ·试验材料第19-20页
     ·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试验材料第19页
     ·抗逆性研究试验材料第19页
     ·遗传多样性研究试验材料第19-20页
   ·试验方法第20-29页
     ·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方法第20-22页
       ·育种目标第20-21页
       ·试验方法第21页
       ·试验地概况第21-22页
       ·数据统计第22页
     ·抗逆性试验方法第22-24页
       ·种子预处理第22页
       ·种子胁迫处理第22-23页
       ·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长、根长、苗重和活力指数的测定第23-24页
     ·种子贮藏蛋白试验方法第24-29页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第24页
       ·实验药品第24页
       ·缓冲液及主要试剂配置第24-25页
       ·蛋白样品的提取第25页
       ·电泳操作步骤第25-27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27-29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9-63页
   ·达乌里胡枝子4 个品系的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第29-33页
     ·达乌里胡枝子4 个品系品比试验主要农艺性状第29页
     ·达乌里胡枝子4 个品系品比试验主要生产性能第29-30页
     ·达乌里胡枝子4 个品系区域试验主要生产性能第30-31页
     ·达乌里胡枝子4 个品系区域试验物候期第31-33页
   ·达乌里胡枝子抗逆性研究第33-49页
     ·达乌里胡枝子不同品系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研究第33-41页
       ·PEG 胁迫对达乌里胡枝子不同品系发芽动态的影响第33-36页
       ·PEG 胁迫对达乌里胡枝子不同品系发芽率和相对发芽率的影响第36-38页
       ·PEG 胁迫对达乌里胡枝子不同品系的发芽势的影响第38-39页
       ·PEG 胁迫对达乌里胡枝子不同品系的活力指数的影响第39-40页
       ·PEG 胁迫对达乌里胡枝子不同品系的根长、苗长、苗重的影响第40-41页
     ·达乌里胡枝子不同品系种子萌发期抗盐性研究第41-49页
       ·NaCl 胁迫对达乌里胡枝子不同品系发芽动态的影响第41-45页
       ·NaCl 胁迫对达乌里胡枝子不同品系发芽率和相对发芽率的影响第45-47页
       ·NaCl 胁迫对达乌里胡枝子不同品系发芽势的影响第47页
       ·NaCl 胁迫对达乌里胡枝子不同品系活力指数的影响第47-48页
       ·NaCl 胁迫对达乌里胡枝子不同品系的根长、苗长、苗重的影响第48-49页
   ·达乌里胡枝子不同品系及其相关种和种质的种子贮藏蛋白研究第49-63页
     ·达乌里胡枝子不同品系及其相关种和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第50-51页
     ·达乌里胡枝子不同品系及其种内其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第51-53页
       ·达乌里胡枝子不同品系及其种内其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第51-52页
       ·达乌里胡枝子不同品系的遗传多样性第52-53页
     ·其它相关种的遗传多样性第53-55页
       ·二色胡枝子的遗传多样性第53页
       ·截叶胡枝子的遗传多样性第53-54页
       ·尖叶胡枝子的遗传多样性第54-55页
       ·牛枝子的遗传多样性第55页
     ·达乌里胡枝子不同品系及其相关种和种质群体水平上的指纹图谱研究第55-58页
       ·图谱分区第55-58页
       ·特征带分析第58页
       ·多态位点百分率分析第58页
     ·达乌里胡枝子不同品系及其相关种和种质的聚类分析第58-63页
       ·以群体水平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第58-61页
       ·以个体水平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第61-63页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第63-67页
   ·讨论第63-66页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致谢第73-74页
作者简介第74-75页
导师简介第75-76页
附录第76-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胶—硅氧烷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载体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LabVIEW的大直径直缝焊管的在线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