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红树林生态恢复研究--以厦门为例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18页
   ·生态恢复的定义第14页
   ·中国红树林造林现状第14-15页
   ·红树林生态恢复研究进展第15-16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滩涂高程对秋茄幼苗的影响第18-43页
   ·前言第18-19页
   ·样地自然概况第19页
   ·材料与方法第19-24页
     ·七个滩面高程样带设置第19-22页
     ·土壤样品测定第22页
     ·成活率及生长状况测定第22页
     ·红树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第22-24页
   ·结果与讨论第24-41页
     ·不同滩涂高程的红树幼苗生长特征第24-33页
     ·不同滩涂高程的秋茄幼苗叶片的光合特性第33-38页
     ·不同滩涂高程的秋茄幼苗叶片C、N含量第38-40页
     ·不同滩涂高程的秋茄幼苗叶片单宁含量第40-41页
   ·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不同种植方式的红树幼苗试种及调查实验第43-49页
   ·前言第43页
   ·材料与方法第43页
     ·四个疏伐密度及三种搭配模式样地设置第43页
     ·野外调查和数据处理第43页
   ·结果与讨论第43-48页
     ·不同疏伐密度的秋茄生长特征第43-44页
     ·不同树种搭配种植的红树幼苗生长特征第44-47页
     ·胚轴插植和营养袋育苗的红树幼苗生长特征第47-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污损生物藤壶对秋茄幼苗的影响第49-56页
   ·前言第49页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材料第49页
     ·藤壶危害的调查方法第49-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55页
     ·秋茄幼苗上附着藤壶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第50页
     ·不同滩涂高程秋茄幼苗茎干上藤壶的分布第50-53页
     ·藤壶附着对秋茄幼苗的影响第53页
     ·不同地点红树林区内藤壶附着的比较第53-55页
   ·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结论第56-58页
   ·红树林造林宜林地的探讨第56页
   ·秋茄幼苗对淹水胁迫的响应第56页
   ·不同种植模式的生态恢复效果第56-57页
   ·藤壶对红树林生态恢复的影响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Ⅰ第62-65页
附录Ⅱ第65-66页
 发表的文章第65页
 参加的科研项目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BI121-Lyz-GFP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紫花苜蓿愈伤组织的转化
下一篇:n值逻辑系统中命题的绝对真度及其随机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