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 ·理解促进和谐与发展 | 第10-12页 |
| ·发现“工分制” | 第12-13页 |
| ·“走近”郎德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郎德简介及其“工分制”概述 | 第15-21页 |
| ·郎德简况 | 第15-17页 |
| ·郎德“工分制”概述 | 第17-21页 |
| 第三章 道义、理性及惯习——农民经济及行为选择的学术讨论 | 第21-28页 |
| ·“实体论”与“形式论” | 第21-22页 |
| ·“市场”与“非市场” | 第22-23页 |
| ·“道义经济”与“理性小农” | 第23-25页 |
| ·郎德的“农民经济” | 第25-28页 |
| 第四章 “乌托邦”的价值与逻辑 ——郎德“工分制”中的道义、理性与惯习 | 第28-37页 |
| ·工分制中的“道义”取向——福利、公平与团结优先 | 第28-31页 |
| ·工分制中的理性计算——竞争、谣言与“搭便车” | 第31-32页 |
| ·工分制中的“惯习”——鬼师、寨老与房族 | 第32-34页 |
| ·讨论 | 第34-37页 |
| 第五章 郎德“工分制危机” | 第37-40页 |
| ·村长辞职 | 第37-38页 |
| ·老支书的晚年 | 第38页 |
| ·内蒙媳妇走了 | 第38-39页 |
| ·年轻一代 | 第39页 |
| ·“工分制危机”背后 | 第39-40页 |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0-45页 |
| ·郎德“工分制”的“三段式”分析 ——具体情境中的农民行为选择 | 第40-43页 |
| ·历史河流中的航船 | 第43-44页 |
| ·一个有趣的现象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附录 | 第47-57页 |
| 后记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