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9页 |
(四) 创新点 | 第9-10页 |
一、信仰及其形成的心理机制 | 第10-17页 |
(一) 信仰的概念 | 第10-11页 |
1. 信仰的内涵 | 第10页 |
2. 信仰与理想、信念、崇拜及“三观” | 第10-11页 |
(二) 信仰的分类 | 第11-13页 |
(三) 信仰的功能 | 第13-15页 |
1. 思想引导的功能 | 第13页 |
2. 调整规范的功能 | 第13页 |
3. 心灵慰藉的功能 | 第13-14页 |
4. 精神激励的功能 | 第14页 |
5. 凝聚人心的功能 | 第14-15页 |
(四) 信仰形成的心理机制 | 第15-17页 |
二、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17-24页 |
(一) 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的现状 | 第17-18页 |
1. 对信仰的态度 | 第17页 |
2. 信仰的内容 | 第17页 |
3. 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 第17-18页 |
4. 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的态度 | 第18页 |
5.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态度 | 第18页 |
(二) 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的特点 | 第18-20页 |
1. 信仰缺失比较突出 | 第18-19页 |
2. 信仰中追求高尚与注重功利的矛盾 | 第19页 |
3. 信仰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第19-20页 |
4. 重视个人人生信仰,忽视社会共同信仰 | 第20页 |
(三) 高职院校学生信仰现状的成因分析 | 第20-24页 |
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 第20-21页 |
2. 学校的影响 | 第21-23页 |
3. 学生自身对信仰认知的显著差异 | 第23-24页 |
三、加强和改善高职院校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 | 第24-37页 |
(一) 以学生为本,改变教育理念是信仰教育的前提 | 第24-26页 |
(二) 与时俱进,唤起学生对信仰教育内容的认同感是信仰教育的关键 | 第26-35页 |
1. 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教育内容 | 第26-31页 |
2. 信仰教育要打动学生的内心 | 第31-33页 |
3. 改革教育模式,提高信仰教育的有效性 | 第33-35页 |
(三) 加强党的建设,优化社会环境,是信仰教育的保障 | 第35-37页 |
1. 加强党的建设,为信仰教育提供保障 | 第36页 |
2. 加强人文关怀,以优质的管理和服务营造良好的信仰教育环境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 第40-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