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网络模拟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 第9-14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及特点 | 第9-11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 | 第11-13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 第13-14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模拟技术 | 第14-21页 |
·网络模拟概述 | 第14-15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模拟平台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本文的贡献 | 第21-22页 |
·论文结构 | 第22-24页 |
第2章 H-SIM 的基础架构 | 第24-37页 |
·构件 | 第24-28页 |
·构件的设计原则 | 第25-26页 |
·组合构件 | 第26-27页 |
·构件的运行期动态绑定策略 | 第27-28页 |
·访问点 | 第28-31页 |
·访问点的消息传递模式 | 第28-30页 |
·访问点的组管理策略 | 第30-31页 |
·任务的执行者:执行线程 | 第31-32页 |
·H-SIM 的执行引擎 | 第32-36页 |
·执行引擎任务 | 第33页 |
·执行线程管理器 | 第33-34页 |
·阻塞任务队列 | 第34页 |
·阻塞执行线程的唤醒队列 | 第34-35页 |
·构件间的逻辑通讯过程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H-SIM 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 | 第37-50页 |
·能量模型 | 第37-39页 |
·电源模型 | 第38页 |
·能耗模型 | 第38-39页 |
·协议栈模型 | 第39-41页 |
·应用层模型 | 第40页 |
·网络层模型 | 第40页 |
·Mac 层模型 | 第40-41页 |
·无线收发器模型 | 第41-44页 |
·无线收发器的基本属性模型 | 第41-42页 |
·无线收发器的传播模型 | 第42-44页 |
·其他模型 | 第44-45页 |
·无线信道模型 | 第44-45页 |
·传感器模型 | 第45页 |
·消息传递流程 | 第45-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H-SIM 的系统实现 | 第50-68页 |
·H-SIM 的包组织结构 | 第50-52页 |
·H-SIM 的基础架构的实现 | 第52-59页 |
·构件的实现 | 第53-54页 |
·接入点的实现 | 第54-55页 |
·任务的实现 | 第55-56页 |
·唤醒线程的实现 | 第56页 |
·执行线程的实现 | 第56-57页 |
·执行引擎的实现 | 第57-59页 |
·管道的实现 | 第59页 |
·H-SIM 传感器网络模型的实现 | 第59-62页 |
·电源模型的实现 | 第60-61页 |
·协议栈模型的实现 | 第61页 |
·无线收发器模型的实现 | 第61页 |
·其他模型的实现 | 第61-62页 |
·H-SIM 的信息监测工具 | 第62-64页 |
·XML 配置脚本 | 第64-67页 |
·配置脚本标签及其功能 | 第64-65页 |
·利用配置脚本创建模拟场景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基于H-SIM 的传感器网络模拟实验 | 第68-74页 |
·异构节点模型的构建 | 第69-70页 |
·异构节点交互模拟场景的构建 | 第70-72页 |
·线程数量对于模拟进程的影响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附录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