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课题提出的背景以及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 第7-11页 |
第二章 固定移动网络融合需求分析 | 第11-17页 |
·业务需求分析 | 第11-14页 |
·概述 | 第11页 |
·业务需求分析 | 第11-14页 |
·运营商对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不同需求和差异 | 第14-17页 |
第三章 国际组织关于FMC标准化情况 | 第17-30页 |
·NGN定义 | 第17-18页 |
·国际标准组织FMC标准化的方向 | 第18-21页 |
·TISPAN基于IMS架构的FMC标准情况 | 第21-23页 |
·ITU基于IMS架构的FMC标准情况 | 第23-24页 |
·3GPP无线核心FMC标准情况 | 第24-30页 |
·IMS标准概述 | 第24-26页 |
·IMS标准演进过程 | 第26-28页 |
·3GPP中FMC相关工作 | 第28-30页 |
第四章 FMC关键技术和关键问题研究 | 第30-54页 |
·用户集中数据库技术 | 第30-35页 |
·两种现网用户数据模式 | 第30-31页 |
·网络融合对于数据管理的需求分析 | 第31-32页 |
·统一用户数据库的架构与功能 | 第32-35页 |
·用户认证技术,统一应用层认证技术 | 第35-39页 |
·IMS认证及相关安全机制 | 第35-36页 |
·Early IMS认证 | 第36-37页 |
·IMS AKA认证 | 第37-39页 |
·用户移动性接入技术, | 第39-45页 |
·基于UMA技术的移动性接入 | 第39-44页 |
·基于VCC的融合 | 第44页 |
·基于SAE的融合 | 第44-45页 |
·业务平台技术 | 第45-49页 |
·业务平台能力 | 第45-48页 |
·业务平台类别 | 第48页 |
·业务平台实现方式 | 第48-49页 |
·IP网络规划 | 第49-54页 |
·基于MPLS的IMS IP承载网架构 | 第49-51页 |
·IMS对IP承载网技术要求 | 第51-54页 |
第五章 目标融合网络体系架构 | 第54-66页 |
·目标融合网络体系架构 | 第54-58页 |
·运营支撑系统的融合 | 第58-59页 |
·业务应用层的融合 | 第59-65页 |
·业务应用层的融合 | 第59-62页 |
·业务应用层的演进 | 第62-65页 |
·业务承载网融合 | 第65-66页 |
第六章 向目标网络融合的思路 | 第66-81页 |
·固定网向目标网络融合的思路 | 第66-75页 |
·PSTN网络现状与需求 | 第66-67页 |
·固定网络发展方向 | 第67-69页 |
·固定网络演进道路 | 第69-75页 |
·移动网络向目标网络融合的思路 | 第75-79页 |
·GSM/UMTS体系的发展路线 | 第75-78页 |
·3G R4核心网和固定软交换网的融合 | 第78-79页 |
·软交换演进 | 第79-81页 |
·概述 | 第79页 |
·采用基于呼叫控制的PES(CS-based PES)这种方案 | 第79-80页 |
·采用基于IMS的PES(IMS-based PES)这种方案 | 第80-81页 |
第七章 山西移动网络演进案例分析 | 第81-97页 |
·基于IMS的网络融合架构 | 第81-83页 |
·核心网升级改造方式 | 第83-89页 |
·方式一:直接演进方式 | 第83-85页 |
·方式二:叠加演进方式 | 第85页 |
·方式三:分布演进方式 | 第85-87页 |
·演进方式比较 | 第87-89页 |
·网管的改造要求 | 第89页 |
·计费方式 | 第89-90页 |
·业务管理方式 | 第90-91页 |
·BOSS的改造要求 | 第91-92页 |
·终端的认证方式 | 第92-93页 |
·终端设备的要求 | 第93页 |
·码号分配方案 | 第93-94页 |
·IP地址分配方案 | 第94页 |
·IP承载网的改造要求 | 第94-97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