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的变化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1 前言 | 第12-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空气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 第13页 |
·空气微生物采集方法的改进 | 第13-15页 |
·空气微生物浓度的时间分布特征 | 第15-16页 |
·空气微生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 | 第15-16页 |
·空气微生物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 第16页 |
·空气微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16-17页 |
·空气微生物浓度的水平分布特征 | 第16-17页 |
·空气微生物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 第17页 |
·植物对空气微生物的作用 | 第17-20页 |
·植物对空气微生物的作用机理 | 第17-18页 |
·不同植物种类对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 第18-19页 |
·不同植物群落对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 第19-20页 |
·空气微生物浓度的影响因素 | 第20页 |
·存在问题及讨论 | 第20-22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2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试验设计 | 第24-26页 |
·观测方法 | 第26-28页 |
·空气微生物的测定 | 第26-27页 |
·空气颗粒物的测定 | 第27页 |
·绿地减菌率的计算 | 第27页 |
·样地基本情况的测定 | 第27页 |
·环境因子的测定 | 第27页 |
·空气微生物污染程度评价 | 第27-2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8-77页 |
·城市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的日变化动态 | 第28-34页 |
·空气细菌浓度的日变化动态 | 第28-30页 |
·空气霉菌浓度的日变化动态 | 第30-32页 |
·空气放线菌浓度的日变化动态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城市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年内变化动态 | 第34-43页 |
·空气细菌浓度的年内变化动态 | 第34-37页 |
·空气霉菌浓度的年内变化动态 | 第37-39页 |
·空气放线菌浓度的年内变化动态 | 第39-40页 |
·不同月份空气微生物浓度状态评价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不同树种绿地中空气微生物浓度对比 | 第43-53页 |
·空气细菌浓度比较 | 第43-47页 |
·不同月份各绿地内空气细菌浓度对比 | 第43-45页 |
·不同树种绿地内各月空气细菌浓度对比 | 第45-47页 |
·空气霉菌浓度的比较 | 第47-50页 |
·不同月份各绿地内空气霉菌浓度对比 | 第47-49页 |
·不同树种绿地内各月空气霉菌浓度对比 | 第49-50页 |
·空气放线菌浓度的比较 | 第50-53页 |
·不同月份各绿地内空气放线菌浓度对比 | 第50页 |
·不同绿地内各月空气放线菌浓度对比 | 第50-53页 |
·小结 | 第53页 |
·不同空间结构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对比 | 第53-58页 |
·空气细菌浓度比较 | 第53-54页 |
·空气霉菌浓度比较 | 第54-56页 |
·空气放线菌浓度比较 | 第56页 |
·不同空间结构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状态评价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页 |
·城市绿地中空气微生物浓度水平变化梯度 | 第58-64页 |
·空气细菌浓度水平变化梯度 | 第58-59页 |
·空气霉菌浓度水平变化梯度 | 第59-60页 |
·空气放线菌浓度水平变化梯度 | 第60-62页 |
·最小绿地面积的确定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城市绿地降低空气微生物浓度的效应评价 | 第64-69页 |
·降低空气总微生物浓度效应评价 | 第64-65页 |
·降低空气细菌浓度效应评价 | 第65-66页 |
·降低空气霉菌浓度效应评价 | 第66-67页 |
·降低空气放线菌效应评价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城市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的影响因素 | 第69-77页 |
·城市绿地空气颗粒物浓度对空气微生物浓度的影响 | 第69-72页 |
·城市绿地空气颗粒物的粒径组成 | 第69-71页 |
·城市绿地空气颗粒物与空气微生物的关系 | 第71-72页 |
·环境因子对空气微生物浓度的影响 | 第72-76页 |
·温度对空气微生物浓度的影响 | 第72-73页 |
·湿度对空气微生物浓度的影响 | 第73-75页 |
·风速对空气微生物浓度的影响 | 第75页 |
·光照对空气微生物浓度的影响 | 第75-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77-80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建议 | 第78-8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附表 | 第86-87页 |
个人简介 | 第87-88页 |
导师简介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