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国内外LUCC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拟解决的问题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8-26页 |
·研究区界线的确定 | 第18-22页 |
·黄土高原概况 | 第18页 |
·黄土高原南部界线的划分依据 | 第18-20页 |
·黄土高原南部界线的确定 | 第20-22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2-26页 |
·黄土高原南部自然环境条件 | 第22-23页 |
·黄土高原南部社会经济条件 | 第23-26页 |
第3章 数据收集与数据处理 | 第26-36页 |
·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26页 |
·遥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26页 |
·非遥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26页 |
·数据处理 | 第26-30页 |
·TM影像的波段选取与波段融合 | 第26-28页 |
·TM影像的几何精校正 | 第28页 |
·TM影像的拼接、投影转换与裁剪 | 第28-30页 |
·遥感图像解译 | 第30-34页 |
·构建分类体系 | 第30-31页 |
·影像解译 | 第31页 |
·精度评价 | 第31-32页 |
·分类后处理 | 第32-34页 |
·野外考察路线 | 第34-36页 |
第4章 黄土高原南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研究 | 第36-52页 |
·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 | 第36-40页 |
·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 | 第36页 |
·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 | 第36-38页 |
·黄土高原南部各市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特征 | 第38-40页 |
·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变化 | 第40-45页 |
·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变化 | 第40-41页 |
·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变化 | 第41-42页 |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 第42-45页 |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 | 第45-47页 |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 第45页 |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 | 第45-47页 |
·土地利用变化和区域差异 | 第47-52页 |
·耕地相对变化 | 第50页 |
·林地相对变化 | 第50页 |
·草地相对变化 | 第50页 |
·水域相对变化 | 第50页 |
·建设用地相对变化 | 第50-51页 |
·未利用地相对变化 | 第51-52页 |
第5章 黄土高原南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人文驱动力分析 | 第52-64页 |
·黄土高原南部人文因素总体特征 | 第52-56页 |
·人口因素 | 第52-54页 |
·经济因素 | 第54-55页 |
·政策因素 | 第55-56页 |
·黄土高原南部人文因素定量分析 | 第56-64页 |
·指标选取 | 第56-57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57-61页 |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 第61-64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4-68页 |
·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问题与讨论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