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历史地质学、地层学论文--古气候学论文

关中盆地西部全新世成壤环境高分辨率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研究进展第10-14页
     ·全新世黄土高原环境演变研究进展第10-11页
     ·气候代用指标研究进展第11-14页
   ·研究过程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主要工作第14-15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2章 区域概况与剖面选择第16-17页
   ·区域地理概况第16页
   ·剖面选择和地层断代第16-17页
第3章 实验方法第17-28页
   ·野外样品采集第19页
   ·室内研究方法第19-28页
     ·磁化率的测定第19页
     ·元素含量的测定第19-20页
     ·粒度的测定第20页
     ·碳酸钙的测定第20-21页
     ·烧失量的测定第21-22页
     ·土壤微形态的观察第22-28页
第4章 实验结果第28-43页
   ·LC剖面的磁化率、碳酸钙、烧失量分布特征第28-29页
     ·磁化率变化特征第28页
     ·烧失量变化特征第28页
     ·碳酸钙变化特征第28-29页
   ·LC剖面的粒度分布第29-31页
     ·粒度分布曲线第29-30页
     ·粒度百分含量的变化第30-31页
   ·LC剖面的元素分布特征第31-35页
     ·常量元素分布特征第31-32页
     ·硅铝率、残积系数、钙镁比、淋溶系数的分布第32-33页
     ·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第33-35页
   ·微形态特征第35-43页
     ·土壤形成物特征第35-36页
     ·土壤孔隙特征第36-43页
第5章 讨论第43-53页
   ·LC剖面磁化率、碳酸钙与烧失量环境意义第43-45页
     ·磁化率及环境意义第43-44页
     ·烧失量及环境意义第44页
     ·碳酸钙及环境意义第44-45页
   ·LC剖面粒度环境意义第45-46页
   ·LC剖面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意义第46-50页
     ·常量元素及环境意义第46-48页
     ·硅铝率、残积系数、钙镁比、淋溶系数等参数的意义第48-49页
     ·微量元素及环境意义第49-50页
   ·LC剖面微形态特征及意义第50-53页
     ·土壤形成物及意义第50-51页
     ·孔隙分布及意义第51-53页
第6章 关中盆地西部全新世成壤环境特征及演变第53-58页
   ·LC剖面风化程度的判别第53-55页
   ·关中盆地西部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第55-56页
   ·论文中待解决问题第56-58页
第7章 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附录第68-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省城市化质量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黄土高原南部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