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 ·本文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成果 | 第11-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1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丰城电厂燃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3-19页 |
| ·丰城电厂燃料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16页 |
| ·数量供应不足 | 第13页 |
| ·含矸量增加掺假严重导致煤质严重下降 | 第13-14页 |
| ·煤价不断上涨 | 第14页 |
| ·亏吨现象严重 | 第14-15页 |
| ·燃料供应商点多面广 | 第15-16页 |
| ·问题原因分析 | 第16-19页 |
| ·外部环境原因 | 第16页 |
| ·内部管理原因 | 第16-19页 |
| 第三章 基于降低燃料成本的供应商评价 | 第19-27页 |
| ·燃料质量 | 第20-21页 |
| ·煤的发热量 | 第20页 |
| ·可燃质挥发分的影响 | 第20页 |
| ·水分的影响 | 第20-21页 |
| ·灰分 | 第21页 |
| ·硫分的影响 | 第21页 |
| ·燃料价格 | 第21-22页 |
| ·评价方法 | 第22页 |
| ·主管观判指标权重 | 第22-27页 |
| ·权重分配 | 第22-23页 |
| ·根据权重法评估供应商燃料质量 | 第23-25页 |
| ·根据权重法评估供应商燃料价格 | 第25页 |
| ·根据权重法评估供应商燃料效价比对供应商的效价比评估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基于燃料供应稳定的供应商选择 | 第27-34页 |
| ·丰城电厂主要供应商的可靠性 | 第27-28页 |
| ·信誉 | 第27页 |
| ·经济效益 | 第27页 |
| ·经济规模 | 第27页 |
| ·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27页 |
| ·运输能力 | 第27-28页 |
| ·指标权重 | 第28页 |
| ·对丰城电厂主要供应商的供应稳定性评估 | 第28-34页 |
| ·信誉 | 第28-29页 |
| ·经济效益 | 第29-30页 |
| ·经济规模 | 第30-31页 |
| ·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31页 |
| ·运输能力 | 第31-32页 |
| ·对丰城电厂主要燃料供应商的供应稳定性综合评估 | 第32-34页 |
| 第五章 基于燃料费热比的进煤结构优化及综合评价 | 第34-45页 |
| ·丰城电厂目前主要来煤结构优化建模 | 第34-36页 |
| ·基本模型 | 第34页 |
| ·计算分析 | 第34-35页 |
| ·求最优解的步骤 | 第35页 |
| ·拓展模型 | 第35-36页 |
| ·丰城电厂目前主要来煤结构优化计算 | 第36-38页 |
| ·供应矿点的费用---发热量数据 | 第36-37页 |
| ·供应矿点的费用---发热量计算值 | 第37-38页 |
| ·燃料综合质量---成本线性规划模型 | 第38-41页 |
| ·根据证据推理计算的评估 | 第41-45页 |
| ·第一层证据的隶属度 | 第41-42页 |
| ·基于证据推理对下层属性进行合成 | 第42-43页 |
| ·丰城电厂主要燃料供应商的综合加权得分 | 第43-44页 |
| ·选择供应商 | 第44-45页 |
| 第六章 加强内部管理优化与供应商的合作方式 | 第45-49页 |
| ·当前丰城电厂主要燃料供应商的优缺点分析 | 第45页 |
| ·燃料供应商合作方式分析 | 第45-46页 |
| ·投资入股 | 第45-46页 |
| ·签订中长期采购合同 | 第46页 |
| ·加强燃料的内部管理 | 第46-49页 |
| ·燃料内部管理的主要问题 | 第46页 |
| ·改善燃煤采购管理 | 第46-48页 |
| ·强化内部管理的策略 | 第48-49页 |
| 第七章 分仓配煤混配掺烧管理 | 第49-58页 |
| ·丰城电厂锅炉设计主要燃料指标 | 第49-50页 |
| ·混配掺烧 | 第50-53页 |
| ·混配掺烧目的 | 第50-52页 |
| ·2006 年实际燃煤情况 | 第52页 |
| ·煤质多变性引发的问题 | 第52-53页 |
| ·实现分仓配煤混配掺烧的主要措施 | 第53-55页 |
| ·掺烧劣质煤和无烟煤 | 第53页 |
| ·分仓配煤 | 第53-54页 |
| ·加大燃烧调整试验 | 第54-55页 |
| ·解决大面积掉焦问题 | 第55页 |
| ·分仓配煤混配掺烧的效果 | 第55-56页 |
| ·分仓配煤混配掺烧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56-58页 |
| ·分仓配煤混配掺烧存在的问题 | 第56-57页 |
| ·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 第57-58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 ·结论 | 第58页 |
| ·展望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附录 | 第62-65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