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技术发展与革新论文

我国“市场换技术”政策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引言第7-15页
   ·研究背景第7-12页
     ·“市场换技术”成为关注的热点第7-8页
     ·“市场换技术”成为争论的焦点第8-12页
   ·问题提出第12页
   ·文章结构第12页
   ·研究方法第12-15页
第二章 “市场换技术”政策考察第15-35页
   ·“市场换技术”提出的历史背景第15-18页
     ·技术落后第15-17页
     ·外汇短缺第17页
     ·传统引进模式效果不佳第17-18页
   ·“市场换技术”的理论依据第18-22页
     ·技术发达国家乐于“以技术换市场”的理论依据第18-20页
     ·促使技术后进国家接受“以市场换技术”的相关理论第20-21页
     ·我国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逻辑起点第21-22页
   ·“市场换技术”的具体内涵第22-30页
     ·“市场换技术”提出的时间第22-23页
     ·“市场换技术”的内涵第23-25页
     ·“市场换技术”的政策法规第25-29页
     ·加入WTO 对“市场换技术”政策的影响第29-30页
   ·“市场换技术”与其他政策的关系第30-33页
     ·与“对外开放”政策的关系第30页
     ·与“引进外资”政策的关系第30-31页
     ·与“技贸结合”政策的关系第31-32页
     ·与“进口替代”政策的关系第32-33页
   ·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市场换技术”个案分析第35-47页
   ·上海大众:合资模式的“市场换技术”第35-42页
     ·国内外轿车工业发展背景第35-36页
     ·从单纯引进技术到“市场换技术”的转变第36-40页
     ·上海大众“市场换技术”成效第40-42页
   ·三峡工程:水轮发电机组国产化第42-44页
     ·个案介绍第42-43页
     ·三峡水轮发电机组技术引进的特点第43-44页
   ·各自的特点第44-46页
   ·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市场换技术”问题所在第47-61页
   ·“市场换技术”评价标准的多元性第47-48页
     ·“市场换技术”的多个层面第47页
     ·“市场换技术”评价标准的多元性第47-48页
   ·可控性的提出第48-49页
     ·“可控性”的涵义第48页
     ·对市场可控性的研究第48页
     ·对技术可控性的研究第48-49页
   ·基于不同控制程度的“可控市场”与“不可控市场”第49-53页
     ·市场的一般涵义第49-50页
     ·基于不同控制程度的划分第50-51页
     ·“可控市场”区别于“不可控市场”的特点第51-53页
   ·基于不同控制程度的“可控技术”与“不可控技术”第53-57页
     ·技术的一般涵义第53-54页
     ·基于不同控制程度的划分第54-55页
     ·“可控技术”区别于“不可控技术”的特点第55-57页
     ·“可控技术”是提高技术能力的重要条件第57页
   ·区分市场(技术)可控与不可控的意义第57-58页
   ·“市场换技术”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第58-60页
   ·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61-65页
   ·研究结论第61-62页
   ·政策建议第62-63页
   ·研究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课题与发表文章第69-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在我国的潜在分布研究
下一篇:数控加工刀具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