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金融诈骗犯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部分 贷款诈骗罪疑难问题研究第9-16页
 一、本罪主体方面的疑难问题——单位可否成为本罪主体第9-12页
  (一) 主要观点评析第9-12页
  (二) 本文立场第12页
 二、本罪客观方面的疑难问题第12-16页
  (一) 如何理解贷款诈骗中的"其他方法"第12-13页
  (二) "骗取银行信用贷出"的行为定性第13-14页
  (三) "骗借银行贷款"的行为定性第14-16页
第二部分 票据诈骗罪疑难问题研究第16-26页
 一、关于"使用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的认定第16-18页
  (一) "伪造、变造的票据"的第16-17页
  (二) 对"使用"的理解第17-18页
 二、关于"使用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的认定第18-21页
 三、关于"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的认定第21-22页
  (一) 对"冒用"的理解第21页
  (二) 冒用的对象是否包括"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第21-22页
 四、关于"签发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的认定第22-23页
  (一) "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认定第22-23页
  (二) 签发与预留签名式样不符的支票的行为定性第23页
 五、关于"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的认定第23-26页
  (一) 主体的确定第23-25页
  (二) "无资金保证的汇票和本票"的认定第25-26页
第三部分 信用证诈骗罪疑难问题研究第26-29页
 一、本罪是行为犯还是结果犯第26-28页
 二、"骗取信用证"的行为达到何种程度可以定罪第28-29页
第四部分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疑难问题研究第29-36页
 一、如何理解"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第29-31页
 二、对超额、超期透支的理解第31-32页
  (一) 关于"超限额"的恶意透支第31页
  (二) 关于"超限期"的恶意透支第31-32页
 三、如何理解"经发卡银行催收仍不归还"第32-36页
  (一) "催收不还"这一规定是否合理第32-34页
  (二) 对"催收不还"的认定第34-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研究
下一篇: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