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社会主义及我国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
论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生态社会主义的兴起和演进 | 第9-18页 |
第一节 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第9-14页 |
一、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 | 第9-13页 |
二、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生态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 | 第14-18页 |
一、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观 | 第14-15页 |
二、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观 | 第15-16页 |
三、生态社会主义的改革观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生态社会主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 第18-26页 |
第一节 当前中国社会的不和谐音符 | 第18-21页 |
一、自然生态域的不和谐 | 第18-19页 |
二、社会生态域的不和谐 | 第19-21页 |
第二节 生态社会主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 第21-26页 |
一、维护生态平衡,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第22-23页 |
二、促进公平与正义,统筹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 第23-24页 |
三、发展基层民主,统筹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我国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 | 第26-40页 |
第一节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绿色基点 | 第26-30页 |
一、转变思维方式,树立生态思维 | 第27-28页 |
二、提高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素养 | 第28-29页 |
三、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 | 第29-30页 |
第二节 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和谐社会的绿色保障 | 第30-35页 |
一、构建生态型政府 | 第31-32页 |
二、建立健全社会协调机制 | 第32-34页 |
三、建立健全社会整合机制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绿色通途 | 第35-40页 |
一、寻求生态与发展的平衡点,发展循环经济 | 第36-37页 |
二、发展循环经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 第37-38页 |
三、政府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 第38-40页 |
结束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