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1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6页 |
| ·国外的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 ·国内的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 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 | 第16-17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论文的结构 | 第17页 |
| 4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贫困、反贫困及其政府职能相关分析 | 第19-36页 |
| 1 贫困的基本内涵 | 第19-25页 |
| ·贫困的概念 | 第19-20页 |
| ·贫困的分类与标准 | 第20-23页 |
| ·贫困的经济学理论解释 | 第23-25页 |
| 2 反贫困的基本内涵 | 第25-29页 |
| ·反贫困的涵义 | 第25-26页 |
| ·反贫困政策的内容 | 第26-28页 |
| ·反贫困的意义 | 第28-29页 |
| 3 政府职能与反贫困政策 | 第29-36页 |
| ·政府职能分析 | 第29-31页 |
| ·政府主导农村反贫困历史回顾 | 第31-33页 |
| ·政府主导反贫困政策的优势与问题 | 第33-36页 |
| 第三章 发展中的贫困:农村贫困与反贫困调查 | 第36-45页 |
| 1 浙江省丽水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 第36-37页 |
| 2 丽水市农村贫困及其资源环境状况 | 第37-42页 |
| ·贫困的标准和程度 | 第37-38页 |
| ·人均土地面积少 | 第38页 |
| ·交通、信息、水利、住房条件落后 | 第38-40页 |
| ·农村医疗卫生 | 第40页 |
| ·教育程度低 | 第40-42页 |
| 3 丽水市政府农村反贫困历程和举措 | 第42-43页 |
| 4 丽水市农村反贫困成就与面临的问题 | 第43-45页 |
| ·农村反贫困取得的成就 | 第43-44页 |
| ·农村反贫困面临的问题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发展中的农村贫困的原因分析 | 第45-54页 |
| 1 分析框架 | 第45-47页 |
| 2 发展中的贫困诱因(一):地理环境与基础设施因素 | 第47-49页 |
| ·贫困乡镇都位于山区或半山区 | 第47页 |
| ·人均有效资源稀缺,对农业的依赖性强 | 第47-48页 |
| ·交通、通讯、水利设备落后 | 第48-49页 |
| 3 发展中的贫困诱因(二):政府相关制度及支撑体系不完善 | 第49-53页 |
| ·政策上的限制 | 第49-51页 |
| ·人力资本投入欠缺 | 第51页 |
| ·农村社会保障不完善 | 第51-52页 |
| ·农村金融体系支撑力度不足 | 第52-53页 |
| 4 发展中的贫困诱因(三):贫困者主体地位弱化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国际反贫困政策的经验借鉴 | 第54-61页 |
| 1 发达国家的反贫困经验 | 第54-57页 |
| ·美国的反贫困经验 | 第54-56页 |
| ·英国的反贫困经验 | 第56页 |
| ·法国的反贫困经验 | 第56-57页 |
| 2 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经验 | 第57-58页 |
| ·印度的反贫困经验 | 第57-58页 |
| ·孟加拉国的反贫困经验 | 第58页 |
| ·马来西亚反贫困经验 | 第58页 |
| 3 经验总结和启示 | 第58-61页 |
| 第六章 基于政府职能视角的农村反贫困政策建议 | 第61-74页 |
| 1 明确政府在扶贫中的职能作用 | 第61-64页 |
| 2 构建完善的贫困线标准 | 第64-65页 |
| 3 发展经济 | 第65-66页 |
| ·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 | 第65页 |
| ·建立合理的信贷扶贫体制 | 第65-66页 |
| 4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 第66-70页 |
|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 | 第66-68页 |
| ·完善教育体系 | 第68-69页 |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第69-70页 |
| 5 推进山区贫困人口的迁移 | 第70-71页 |
| 6 发挥民间组织在扶贫中的作用 | 第71页 |
| 7 构建科学的政府反贫困绩效评价机制 | 第71-72页 |
| 8 小结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作者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