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复核程序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死刑复核程序的内涵与功能 | 第10-14页 |
·死刑复核程序的内涵 | 第10-11页 |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 | 第10页 |
·死刑复核程序的特征 | 第10页 |
·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 | 第10-11页 |
·死刑复核程序的功能 | 第11-14页 |
·人权保障功能 | 第11-12页 |
·纠正错判功能 | 第12页 |
·权力制约功能 | 第12-14页 |
第2章 死刑复核程序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 第14-19页 |
·我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4-15页 |
·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立法沿革 | 第15-19页 |
·新中国死刑核准权的变迁 | 第15-16页 |
·死刑核准权回收的意义 | 第16-19页 |
第3章 当前死刑复核程序存在的问题 | 第19-24页 |
·死刑复核程序启动方式的行政性 | 第19页 |
·死刑复核程序审理方式的秘密性 | 第19-20页 |
·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组织的不合理性 | 第20-21页 |
·死刑复核程序控辩双方的缺位性 | 第21-22页 |
·死刑复核程序期限的不及时性 | 第22-24页 |
第4章 死刑复核程序的合理构建 | 第24-35页 |
·死刑复核程序的原则构建 | 第24-25页 |
·限制死刑适用原则 | 第24页 |
·程序参与原则 | 第24-25页 |
·及时审理原则 | 第25页 |
·死刑复核程序的制度构建 | 第25-35页 |
·将程序启动权赋予被告人 | 第25-26页 |
·构建以“听审”为主,以开庭审理为辅的审理方式 | 第26-28页 |
·组建合理的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组织 | 第28页 |
·明确死刑复核程序的参与主体 | 第28-33页 |
·规定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期限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