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林场不同树龄马占相思木材纤维的变异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19页 |
·材料 | 第15-17页 |
·试材采集地的情况 | 第15页 |
·样木的采集 | 第15-17页 |
·样木的采伐与圆盘的锯取 | 第16页 |
·样木的基本情况 | 第16-17页 |
·方法 | 第17-19页 |
·木纤维形态尺寸的测定 | 第17页 |
·样木制作与制片 | 第17页 |
·测定方法 | 第17页 |
·微纤丝角的测定 | 第17-18页 |
·样木制作与制片 | 第17页 |
·测定方法 | 第17-18页 |
·木纤维含量的测定 | 第18-19页 |
·样木制作与制片 | 第18页 |
·测定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9-61页 |
·木纤维分子形态尺寸 | 第19-58页 |
·木纤维长度 | 第19-27页 |
·径向变异 | 第19-23页 |
·径向变异 | 第23-27页 |
·木纤维直径 | 第27-35页 |
·径向变异 | 第27-31页 |
·纵向变异 | 第31-35页 |
·木纤维双壁厚 | 第35-42页 |
·径向变异 | 第35-39页 |
·纵向变异 | 第39-42页 |
·木纤维长径比 | 第42-50页 |
·径向变异 | 第42-46页 |
·纵向变异 | 第46-50页 |
·木纤维壁腔比 | 第50-58页 |
·径向变异 | 第50-54页 |
·纵向变异 | 第54-58页 |
·微纤丝角 | 第58页 |
·组织比量 | 第58-59页 |
·幼林材和成熟材的划分 | 第59-61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61-62页 |
· | 第61页 |
· | 第61页 |
· | 第61-6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2-67页 |
·木纤维长度 | 第62页 |
·径向变异 | 第62页 |
·纵向变异 | 第62页 |
·木纤维直径 | 第62-63页 |
·径向变异 | 第62-63页 |
·纵向变异 | 第63页 |
·木纤维双壁厚 | 第63页 |
·径向变异 | 第63页 |
·纵向变异 | 第63页 |
·木纤维长径比 | 第63-64页 |
·径向变异 | 第63页 |
·纵向变异 | 第63-64页 |
·木纤维壁腔比 | 第64页 |
·径向变异 | 第64页 |
·纵向变异 | 第64页 |
·方差分析 | 第64-65页 |
·木纤维长度 | 第64-65页 |
·木纤维直径 | 第65页 |
·木纤维双壁厚 | 第65页 |
·木纤维长径比 | 第65页 |
·木纤维壁腔比 | 第65页 |
·微纤丝角 | 第65页 |
·组织比量 | 第65-66页 |
·幼林材和成熟材的划分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