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一、第三人 | 第14-26页 |
(一) 第三人概述 | 第14-16页 |
1、第三人涵义 | 第14-15页 |
2、程序法第三人与实体法第三人 | 第15-16页 |
(二)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 | 第16-20页 |
1、民事诉讼中确立第三人制度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2、我国民事诉讼第三人的分类 | 第18-20页 |
(三) 仲裁中的第三人 | 第20-26页 |
1、仲裁中有关第三人概念的界定 | 第20-23页 |
2、仲裁中的第三人分类 | 第23-25页 |
3、仲裁第三人制度 | 第25-26页 |
二、国内外仲裁第三人理论与实践的评析 | 第26-36页 |
(一) 国内关于仲裁第三人的理论与仲裁实践 | 第26-32页 |
1、国内关于仲裁第三人的理论 | 第26-29页 |
2、国内仲裁实践对于仲裁第三人的处理 | 第29-30页 |
3、国内仲裁规则关于仲裁第三人的规定 | 第30-32页 |
(二) 国外有关仲裁第三人的立法与规定 | 第32-36页 |
1、各国有关仲裁第三人的立法 | 第32-34页 |
2、国外仲裁规则对仲裁第三人的规定 | 第34-35页 |
3、评析 | 第35-36页 |
三、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理论探求 | 第36-45页 |
(一) 仲裁的性质与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 | 第38-41页 |
1、作为仲裁基本原则的意思自治并不排斥第三人的参与 | 第38-39页 |
2、从仲裁制度的本质印证第三人存在的必要性 | 第39-41页 |
(二) 合同相对性原则及其例外 | 第41-44页 |
1、合同相对性原则 | 第41-42页 |
2、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 | 第42-44页 |
(三) 仲裁条款、仲裁协议对第三人的效力 | 第44-45页 |
四、仲裁第三人制度的构建 | 第45-51页 |
(一) 仲裁第三人的局限性 | 第45-47页 |
1、以"自愿申请"为原则参与仲裁 | 第45-46页 |
2、权利受限的仲裁第三人 | 第46-47页 |
(二) 仲裁第三人制度的设想 | 第47-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