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球形介孔SBA-16小尺寸粒子的制备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9页
   ·纳米材料的发展第11页
   ·介孔材料的定义及发展第11-16页
     ·介孔材料的分类第12页
     ·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第12-13页
     ·介孔材料的合成特征第13-15页
     ·介孔材料形貌的控制第15-16页
   ·球形介孔材料的分类、制备以及应用第16-24页
     ·致密SiO_2微球第16-18页
     ·多孔SiO_2微球第18-24页
   ·球形SiO_2材料的合成过程中影响因素的总结第24-28页
     ·不同的水的量的影响第24-25页
     ·硅源浓度的影响第25页
     ·温度的影响第25页
     ·酸度的影响第25-26页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26-27页
     ·搅拌速度的影响第27页
     ·正硅酸乙酯的滴加速度的影响第27页
     ·添加无机盐第27页
     ·添加共溶剂第27-28页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28-29页
第二章 实验中主要的试剂和仪器及表征手段第29-33页
   ·合成过程常用的试剂及仪器第29页
   ·主要的表征手段第29-30页
     ·X-射线衍射(XRD)第29页
     ·N_2物理吸附第29-30页
     ·透射电镜(TEM)第30页
     ·扫描电镜(SEM)第30页
   ·表征手段简介第30-33页
第三章 合成球形介孔材料第33-41页
   ·引言第33页
   ·实验过程第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不同的温度下产物的表征第33-35页
     ·不同的酸度下产物的表征第35-36页
     ·不同的陈化时间下产物的表征第36-37页
     ·添加KF后产物的表征第37-38页
   ·双模板法合成球形介孔材料第38-40页
     ·引言第38-39页
     ·实验过程第39页
     ·表征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41-43页
   ·论文的总结第41页
   ·展望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9页
致谢第49-50页
研究成果第50-51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1-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近红外纳米、微米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识别与传感
下一篇:纳米碳化硅材料的制备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