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应用定量PCR技术检测五指山猪KIT基因拷贝数 | 第10-3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猪毛色形成的生物学基础 | 第11页 |
·猪主要毛色 | 第11-12页 |
·控制猪毛色的遗传位点 | 第12-15页 |
·控制毛色的基因 | 第15-20页 |
·MC1R基因 | 第15-17页 |
·ASIP基因 | 第17-18页 |
·KIT基因 | 第18-20页 |
·不同毛色的猪在A、E、I位点的基因型 | 第20页 |
·常用检测基因拷贝数的方法 | 第20-22页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 第20页 |
·Southern Blot技术 | 第20-21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材料 | 第23-24页 |
·样品DNA来源 | 第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23-24页 |
·方法 | 第24-28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质量测定及浓度定量 | 第24页 |
·单拷贝内参基因的选择探针的设计 | 第24-25页 |
·普通PCR扩增KIT和PSME3片段 | 第25页 |
·PCR产物的纯化回收、重组质粒的制备 | 第25-26页 |
·标准品的制备,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6-27页 |
·real-time 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 | 第27页 |
·重复性和稳定性的测定 | 第27页 |
·KIT基因拷贝数的计算 | 第27-28页 |
3 结果 | 第28-35页 |
·猪基因组DNA提取的结果 | 第28页 |
·探针所需模板扩增结果 | 第28页 |
·重组质粒测序结果 | 第28-29页 |
·荧光域值的设定 | 第29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9-30页 |
·重复性和稳定性验证结果 | 第30页 |
·KIT基因拷贝数的计算 | 第30-34页 |
·两次real-time PCR检测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35-38页 |
·本章主要研究结果 | 第35页 |
·内参基因的确定及探针的设计 | 第35页 |
·检测了猪染色体上KIT基因的拷贝数 | 第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模板DNA质量对定量检测结果的影响 | 第35页 |
·TaqMan探针及其对定量检测结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有关五指山猪毛色与KIT基因 | 第36页 |
·有关绝对real-time PCR检测基因拷贝数 | 第36-37页 |
·本研究的提出的问题与不足 | 第37-38页 |
第二章 猪PSME1基因SNP筛查及其与免疫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38-5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38-47页 |
·猪抗病遗传研究的一般策略 | 第39页 |
·分离、定位抗病基因的方法 | 第39-41页 |
·猪疾病与抗病力、免疫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研究现状 | 第41-44页 |
·与猪疾病、抗病力相关的候选基因 | 第41-43页 |
·猪免疫性状与抗病力相关QTL的研究现状 | 第43-44页 |
·PSME1基因研究进展 | 第44-46页 |
·DHPLC检测多态性原理 | 第4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46-4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7-51页 |
·材料 | 第47-49页 |
·DNA样品 | 第47页 |
·主要仪器 | 第47页 |
·主要试剂和酶 | 第47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47-48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48-49页 |
·分析工具软件及网址 | 第49页 |
·方法 | 第49-51页 |
·多态检测样品PCR扩增 | 第49页 |
·内参的PCR扩增 | 第49页 |
·应用DHPLC进行多态分析 | 第49-50页 |
·DNA测序 | 第50页 |
·PCR-RFLP方法检测猪PSME1基因的多态性 | 第50页 |
·多态标记与性状关联分析 | 第50-51页 |
3 结果 | 第51-56页 |
·DHPLC检测结果 | 第51页 |
·测序结果 | 第51页 |
·PCR-RFLP检测结果 | 第51页 |
·猪PSME1基因第三内含子C1053T位点与部分免疫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 | 第51-56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56-58页 |
·本章主要结果 | 第56页 |
·讨论 | 第56-58页 |
·有关DHPLC技术检测SNP位点 | 第56-57页 |
·PSME1基因与免疫性状相关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