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3-14页 |
·选题的缘由 | 第13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学科规训的研究状况 | 第14-16页 |
·地学学科建设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有关概念辨析 | 第16-19页 |
·科学与学科 | 第17页 |
·学科与专业 | 第17-18页 |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 | 第18页 |
·地球科学、地学学科与地学学科建设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学科规训的内涵与实质 | 第20-29页 |
·学科规训制度的概念衍沿 | 第20-21页 |
·前学科规训阶段 | 第20页 |
·开创性阶段 | 第20-21页 |
·拓展阶段 | 第21页 |
·学科规训的缘起与发展 | 第21-25页 |
·起始化阶段(18 世纪后期-19 世纪中期) | 第21-22页 |
·多样化阶段(19 世纪后期--二战前) | 第22-24页 |
·跨学科化阶段(二战后—现在) | 第24-25页 |
·学科规训的现代意蕴 | 第25-28页 |
·学科组织:学科规训之桥 | 第25-26页 |
·学科制度:学科规训之型 | 第26-27页 |
·学科文化:学科规训之翼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学科规训与近代地学学科的诞生 | 第29-36页 |
·学科规训的中国化 | 第29-32页 |
·西方学术的译介 | 第29页 |
·近代学科门类的确立 | 第29-30页 |
·学术转型初步实现 | 第30-31页 |
·中国近代学制的确立 | 第31-32页 |
·中国近代地学学科的诞生 | 第32-33页 |
·地学学科名称的引入 | 第32-33页 |
·地学学科进入近代学校 | 第33页 |
·中国近代地学学科规训的特点 | 第33-35页 |
·注重传统规训手段的运用 | 第33-34页 |
·学科体系逐步分化但不成熟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学科规训与现代地学学科的发展 | 第36-45页 |
·现代地学学科发展历程 | 第36-39页 |
·调整地学学科组织,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 第36-37页 |
·修订学科专业目录,保障地学人才培养质量 | 第37-39页 |
·单轨人才规训对现代地学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39-40页 |
·提高了地学人才培养效率 | 第39页 |
·促进了现代地学学科体系分化 | 第39-40页 |
·单轨人才规训对地学学科发展的不利影响 | 第40-43页 |
·对地学学科“形而上”价值的遮蔽 | 第40-42页 |
·对学生主体性的忽视 | 第42-43页 |
·导致地学学科发展水平滞后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学科规训视域下的地学学科发展范式构想 | 第45-55页 |
·内外结合,加快地学学科组织发展 | 第45-47页 |
·创设良好地学学科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 | 第45-46页 |
·以人为本,加强地学学科组织队伍建设 | 第46-47页 |
·以学术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地学学科制度 | 第47-53页 |
·改革学科管理体制,建立学者主导的地学学科准入机制 | 第47-48页 |
·以加快知识循环为宗旨,建立地学知识生产和地学知识消费的良性互动机制 | 第48-52页 |
·建立以鼓励知识创新为取向的地学学科评价制度 | 第52-53页 |
·弘扬和发展地学文化,为地学学科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