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26页 |
·二硫键形成机制研究 | 第11-18页 |
·原核细胞催化二硫键形成的酶系统—Dsb 系统 | 第11-14页 |
·真核生物催化线粒体内二硫键形成的酶系统—Mia40 系统 | 第14-15页 |
·真核生物催化内质网内二硫键形成的酶系统—PDI 系统 | 第15-16页 |
·催化二硫键形成的VKOR 系统 | 第16-18页 |
·拟南芥VKOR 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叶绿体内的氧化还原系统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叶绿体内的氧化还原信号 | 第20页 |
·叶绿体内的还原系统 | 第20-22页 |
·叶绿体内的氧化系统 | 第22-23页 |
·二硫键形成功能研究方法与原理 | 第23-24页 |
·定点突变技术用于蛋白质功能的研究 | 第2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9页 |
·实验材料 | 第26-29页 |
·菌株、质粒 | 第26-27页 |
·工具酶和生化试剂 | 第27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7页 |
·引物 | 第27-29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9-31页 |
·实验相关溶液的配制 | 第29-30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9页 |
·拟南芥 VKOR 信号肽预测 | 第31页 |
·pWL1、pWL2、pWL3、pWL4、pWL5 质粒载体的构建 | 第31-37页 |
·拟南芥VKOR 的功能检测方法 | 第37页 |
·pWL3 突变体质粒的获得 | 第37-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51页 |
·拟南芥 VKOR 的结构分析及信号肽预测 | 第39页 |
·带信号肽及不带信号肽AtVKOR-DsbA 、AtVKOR、AtDsbA 基因的克隆 | 第39-42页 |
·带信号肽及不带信号肽AtVKOR-DsbA、AtVKOR、AtDsbA 基因的PCR 扩增 | 第39-40页 |
·带信号肽及不带信号肽AtVKOR-DsbA 、AtVKOR、AtDsbA 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 第40-41页 |
·带信号肽AtVKOR-DsbA、不带信号肽AtVKOR-DsbA 、AtVKOR、AtDsbA 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41-42页 |
·AtVKOR-DsbA、AtVKOR、AtDsbA 功能分析 | 第42-44页 |
·AtVKOR-DsbA、 AtVKOR 对△dsbB 大肠杆菌的弥补作用 | 第42-43页 |
·AtVKOR-DsbA、 AtDsbA 对△dsbA 大肠杆菌的弥补作用 | 第43页 |
·AtVKOR-DsbA、AtVKOR、 AtDsbA 对△dsbAB 大肠杆菌的弥补作用 | 第43-44页 |
·AtVKOR-DsbA 催化二硫键形成必需关键氨基酸的确定 | 第44-51页 |
·突变体质粒的获得 | 第45-47页 |
·AtVKOR-DsbA 必需半胱氨酸的确定 | 第47-49页 |
·AtVKOR、AtDsbA 功能的进一步验证 | 第49-51页 |
4 讨论 | 第51-55页 |
·VKOR 研究进展 | 第51页 |
·AtVKOR-DsbA 与SyndsbAB 的结构相似性 | 第51-52页 |
·AtVKOR-DsbA 功能研究 | 第52页 |
·AtVKOR-DsbA 必需半胱氨酸的确定 | 第52-53页 |
·AtVKOR-DsbA 参与△dsbAB 大肠杆菌二硫键形成电子传递过程 | 第53-55页 |
5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