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8页 |
·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5页 |
·知识的分类与隐性知识的提出 | 第8-11页 |
·隐性知识转化及其评价 | 第11-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企业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分析 | 第18-32页 |
·企业隐性知识的分类 | 第18-19页 |
·企业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 | 第19-27页 |
·基于知识形态的转化的过程 | 第19-21页 |
·基于知识拥有主体的转化的过程 | 第21-25页 |
·企业隐性知识转化的一般过程 | 第25-27页 |
·企业隐性知识转化场所 | 第27-29页 |
·企业隐性知识转化系统 | 第29-32页 |
第3章 企业隐性知识转化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45页 |
·转化主体 | 第32-37页 |
·个体层面 | 第32-36页 |
·组织层面 | 第36-37页 |
·隐性知识自身特性 | 第37页 |
·企业内部技术环境 | 第37-38页 |
·企业内部管理环境 | 第38-43页 |
·企业隐性知识转化能力影响因素总体框架 | 第43-45页 |
第4章 企业隐性知识转化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 第45-63页 |
·企业隐性知识转化能力评价的内涵与意义 | 第45-46页 |
·企业隐性知识转化能力评价的内涵 | 第45页 |
·企业隐性知识转化能力评价的意义 | 第45-46页 |
·评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第46-52页 |
·评价方法选择的指导原则 | 第46页 |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46-48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8页 |
·AHP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数学过程 | 第48-52页 |
·评价指标的总体框架 | 第52-53页 |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53-58页 |
·一级指标的选择与确定 | 第53页 |
·二级指标的选择与确定 | 第53-55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5-58页 |
·企业隐性知识转化能力评价体系的应用 | 第58-63页 |
·企业背景简介 | 第58-59页 |
·评价体系的应用 | 第59页 |
·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创新点 | 第64页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1 企业隐性知识转化能力评价指标选择专家调查 | 第69-71页 |
附录2 企业隐性知识转化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分配专家调查 | 第71-74页 |
附录3 企业隐性知识转化能力评价问卷调查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