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引言 | 第10-14页 |
| ·植物种群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表型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木本植物生态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 第12页 |
| ·黄刺玫和红刺玫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2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研究地区的自然概况 | 第14页 |
| ·样地设置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取样 | 第14页 |
| ·测量 | 第14页 |
| ·烘干 | 第14-15页 |
| ·称量 | 第15页 |
| ·统计分析 | 第15-1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6-36页 |
| ·数量特征的比较 | 第16-24页 |
| ·不同空间方位黄刺玫花的数量特征及参数统计结果 | 第16-19页 |
| ·不同时间黄刺玫花的数量特征及参数统计结果 | 第19-21页 |
| ·不同时间红刺玫花的数量特征及参数统计结果 | 第21-24页 |
| ·花径大小与花构件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 第24-30页 |
| ·不同空间方位黄刺玫花径大小与花生物量、花瓣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 第24-26页 |
| ·不同时间黄刺玫花径大小与花生物量、花瓣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 第26-27页 |
| ·不同时间红刺玫花径大小与花生物量、花构件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 第27-30页 |
| ·花构件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 第30-36页 |
| ·不同空间方位黄刺玫花瓣生物量与花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 第30-31页 |
| ·不同时间黄刺玫花瓣生物量与花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 第31-32页 |
| ·不同时间红刺玫花构件生物量与花生物量之间以及花构件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 第32-36页 |
| 4 结论 | 第36-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