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27页 |
·问题研究的背景及依据 | 第9-11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9-22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与方法 | 第22-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研究思路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研究的难点、重点及创新之处 | 第26-27页 |
·研究的难点 | 第26页 |
·研究的重点 | 第26页 |
·研究的创新 | 第26-27页 |
2 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 第27-35页 |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 | 第27-28页 |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第28-29页 |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理论 | 第29-30页 |
·金碚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成果 | 第30-31页 |
·裴长洪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成果 | 第31-32页 |
·艾国强、崔红曼关于科技竞争力的研究成果 | 第32-33页 |
·研究理论的比较分析及运用 | 第33-35页 |
3 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涵义 | 第35-43页 |
·相关概念的阐述 | 第35-38页 |
·产业科技竞争力相关概念阐述 | 第35-37页 |
·高新技术产业相关概念阐述 | 第37-38页 |
·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特点 | 第38-40页 |
·高新技术特点 | 第38-39页 |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点 | 第39-40页 |
·产业科技竞争力的涵义及影响因素 | 第40-43页 |
·科技竞争力的涵义 | 第40-41页 |
·科技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第41-43页 |
4 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3-56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43-44页 |
·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第44-50页 |
·指标体系结构 | 第44-46页 |
·指标体系的说明 | 第46-49页 |
·指标的计算方法 | 第49-50页 |
·评价指标的实证筛选 | 第50-54页 |
·评价指标的相关分析法筛选 | 第50-53页 |
·评价指标的鉴别力分析 | 第53-54页 |
·最终的指标体系 | 第54-56页 |
5 实证分析 | 第56-77页 |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现状 | 第56-57页 |
·因子分析法 | 第57-69页 |
·方法原理阐述 | 第57-59页 |
·对中国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 第59-68页 |
·中国地区科技竞争力实际测度的效度分析 | 第68-69页 |
·投入产出表法 | 第69-71页 |
·方法原理阐述 | 第69-70页 |
·对江苏省的实际测度 | 第70-71页 |
·DEA分析法 | 第71-77页 |
·模型阐述 | 第72-73页 |
·实证分析 | 第73-77页 |
6 提升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 第77-81页 |
·加强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调控 | 第77页 |
·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 第77-78页 |
·高起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改造传统产业 | 第78页 |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高效的科技投入体系 | 第78-79页 |
·努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外向化程度 | 第79页 |
·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促进科技人员技术创新 | 第79-81页 |
7 结束语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1页 |
发表论文: | 第91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