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空间药雾质量浓度分布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和课题意义 | 第11-12页 |
·植保机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植保机械雾化性能检测现状 | 第14-18页 |
·植保机械的检测标准 | 第14-15页 |
·喷雾沉积性能的检测 | 第15页 |
·喷雾浓度场的测量 | 第15-18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空间细雾流药雾浓度的采样器法测量 | 第19-25页 |
·密闭空间药雾浓度测量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药雾浓度采样仪器的改进 | 第19-20页 |
·药雾浓度样本分析的有效性 | 第20-21页 |
·药雾浓度样本下限分析阈值的提出 | 第20页 |
·样本采集与样本分析的时间间隔 | 第20-21页 |
·药雾浓度样本数据的稳定性分析 | 第21-23页 |
·采样组合与样本数据稳定性 | 第21页 |
·最佳采样组合分析 | 第21-23页 |
·采样器双侧采样的空间差异性分析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棚室药雾浓度测量方法的分析 | 第25-36页 |
·药雾浓度的定义 | 第25页 |
·药雾浓度采样的实验设计 | 第25-26页 |
·仪器布置及实验条件 | 第25页 |
·实验工作流程 | 第25-26页 |
·喷雾时间的确定 | 第26页 |
·示踪物质的选择 | 第26-27页 |
·药雾采样实验仪器的标定分析 | 第27-34页 |
·雾化装置 | 第27-28页 |
·药雾浓度采样装置分析 | 第28-31页 |
·药雾浓度样本分析装置的标定分析 | 第31-34页 |
·药雾浓度随时间序列变化规律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药雾浓度沉降曲线拟合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 第36-43页 |
·绘制药雾浓度沉降曲线的意义 | 第36页 |
·药雾沉降曲线的拟合方法研究 | 第36-41页 |
·药雾浓度沉降曲线拟合中的分段点分析 | 第36-38页 |
·药雾浓度沉降曲线拟合的评优判据 | 第38页 |
·药雾浓度沉降曲线的拟合方法分析 | 第38-41页 |
·沉降曲线用于采样时间和采气量的分析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棚室药雾浓度分布的多点同步测量 | 第43-61页 |
·棚室药雾浓度分布测量的意义 | 第43页 |
·棚室药雾浓度分布测量试验 | 第43-46页 |
·棚室药雾浓度分布测量的实验设计 | 第43-44页 |
·实验条件及仪器布置 | 第44-45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5-46页 |
·不同参数对棚室药雾浓度轴向分布的影响 | 第46-59页 |
·喷雾量对药雾浓度场分布的影响 | 第47-49页 |
·喷雾装置的作业参数对浓度场分布的影响 | 第49-55页 |
·喷雾机械的空间位置对药雾浓度分布的影响 | 第55-57页 |
·气候条件对药雾浓度场的影响 | 第57-58页 |
·喷雾时间对棚室药雾浓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棚室药雾浓度场与雾滴沉积状态参数的相关性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棚室药雾场的数值模拟及验证 | 第61-66页 |
·实测棚室参数 | 第61页 |
·计算工具介绍 | 第61-62页 |
·棚室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62-63页 |
·FLUENT对棚室气流流速场的计算 | 第63-64页 |
·模拟结果及实验验证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9页 |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66-67页 |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