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BH4/Me2SO4/B(OMe)3还原体系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33页 |
| ·硼烷的介绍 | 第10-18页 |
| ·硼烷的性质 | 第10页 |
| ·硼烷的制备方法 | 第10-11页 |
| ·硼烷的应用 | 第11-18页 |
| ·羧酸的还原 | 第11-13页 |
| ·硼氢化反应 | 第13-15页 |
| ·醛、酮和酯的还原 | 第15-16页 |
| ·酰胺、氰基和硝基的还原 | 第16-18页 |
| ·硼氢化钠/添加剂体系 | 第18-21页 |
| ·硼氢化钠的性质 | 第18页 |
| ·硼氢化钠体系对羧酸的还原 | 第18-21页 |
| ·NaBH_4/I_2体系 | 第18-19页 |
| ·NaBH_4/Lewis酸体系 | 第19页 |
| ·NaBH_4/质子酸体系 | 第19-20页 |
| ·NaBH_4/(CNCl)_3 | 第20-21页 |
| ·NaBH_4/BOP试剂 | 第21页 |
| ·NaBH_4/3,4,5,-三氟苯硼酸体系 | 第21页 |
| ·羟基取代的芳香羧酸的还原 | 第21-24页 |
| ·酮的不对称硼烷还原 | 第24-31页 |
| ·CBS催化剂的发现与开发 | 第24-26页 |
| ·机理研究 | 第26-27页 |
| ·噁唑硼烷催化潜手性酮不对称还原的影响因素 | 第27-29页 |
| ·原位制备硼烷还原酮羰基的研究 | 第29-30页 |
| ·CBS催化酮羰基不对称还原的应用 | 第30-31页 |
| ·选题背景和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31-33页 |
| ·选题背景 | 第31-32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32-33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3-53页 |
| ·硼烷的制备 | 第33-36页 |
| ·硼烷的产生 | 第33页 |
| ·硼烷收率的测定 | 第33-36页 |
| ·外标曲线的绘制和反应产率的测定 | 第36-37页 |
| ·对羟基苯甲醇外标曲线的绘制 | 第36-37页 |
| ·反应产率的测定 | 第37页 |
| ·B(OMe)_3用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 ·NaBH_4-Me_2SO_4用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3,5-二羟基苯甲酸的还原 | 第40-41页 |
| ·水杨酸的还原 | 第41页 |
| ·各种羟基羧酸的还原 | 第41-43页 |
| ·硼酸三甲酯作用机理研究 | 第43-47页 |
| ·CBS催化剂的合成 | 第47-49页 |
| ·催化剂的合成 | 第47-48页 |
| ·结构鉴定 | 第48-49页 |
| ·CBS催化潜手性酮的不对称还原 | 第49-53页 |
| ·酮的不对称还原 | 第49-51页 |
| ·ee值的测定 | 第51-53页 |
| 3 实验部分 | 第53-62页 |
|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53-54页 |
| ·实验仪器 | 第53页 |
| ·实验药品 | 第53-54页 |
| ·实验操作 | 第54-62页 |
| ·底物的合成 | 第54-56页 |
| ·3-溴-4-羟基苯甲酸的合成 | 第54页 |
| ·5-硝基水杨酸的合成 | 第54-55页 |
| ·α-溴代代苯乙酮和α-氯代苯乙酮的合成 | 第55页 |
| ·苯丙酮的合成 | 第55页 |
| ·对溴苯乙酮的合成 | 第55页 |
| ·β-萘乙酮的合成 | 第55-56页 |
| ·β-氯代苯丙酮的合成 | 第56页 |
| ·CBS催化剂的合成 | 第56-58页 |
| ·硼烷制备的一般操作 | 第58页 |
| ·对羟基苯甲酸还原的一般操作 | 第58页 |
| ·羧酸还原的一般操作 | 第58-59页 |
| ·外消旋体的合成 | 第59-60页 |
| ·潜手性酮的不对称还原一般操作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 附录A 产物的核磁谱图 | 第69-73页 |
| 附录B 手性液相谱图 | 第73-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