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

刑法上体系性思维的缺陷之补救--以犯罪论体系为线索

内容摘要第1-12页
Summary第12-15页
引言第15-18页
第一章 犯罪论体系的缺陷第18-28页
 第一节 体系性思维的界定第18-19页
 第二节 犯罪论体系是刑法上体系性思维的最典型的体现第19-20页
  一、大陆法系刑法中的体系性思维第19-20页
  二、英美法系刑法中的体系性思维第20页
 第三节 犯罪论体系的缺陷第20-28页
  一、作为体系思维基石的抽象法律概念存在不足第21-22页
  二、法律的基石并非仅仅是抽象的概念和原则第22-23页
  三、法律规则存在矛盾或者漏洞第23-24页
  四、在具体案件的处理上,会损害对正义的追求第24页
  五、减少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第24-25页
  六、不能把刑事政策作为合法的体系性指示第25-26页
  七、忽视和歪曲具体法律事实的不同特点第26页
  八、教授、理解体系的难度加大,而且损害其功能第26-28页
第二章 以问题性思维替代体系性思维的探索第28-36页
 第一节 问题性思维的提出第28-29页
 第二节 问题性思维方式的表现第29-32页
  一、立法上的表现——判例法主义第29-30页
  二、司法领域的能动性主义——遵循先例原则第30-31页
  三、学理研究上,强化重点问题的研究第31-32页
  四、在法学教育方面,重视案例教学和诊所式教学第32页
 第三节 问题性思维的功能与缺陷第32-33页
 第四节 体系性思维与问题性思维的关系第33-36页
第三章 以原则、规则建构犯罪论体系的探索第36-40页
 第一节 法律规则及其缺陷第36-37页
 第二节 法律原则及其功能第37-38页
 第三节 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的评价第38-40页
  一、刑法基本原则对于定罪的作用第38页
  二、刑法基本原则的不足第38-40页
第四章 建构开放的犯罪论体系的探索第40-46页
 第一节 开放的构成要件理论概说第40-43页
  一、开放的构成要件理论的提出第40-41页
  二、开放的构成要件理论的建构第41-42页
  三、对开放的构成要件理论的评价第42-43页
 第二节 违法阻却事由和责任阻却事由的开放性第43-44页
 第三节 对上述观点的评析第44-46页
第五章 建构多元的犯罪论体系的探索第46-50页
 第一节 犯罪论体系的多元化及其表现第46-47页
  一、不同的法系采用不同的犯罪理论体系第46-47页
  二、各个法系内部存在多种犯罪论体系的争论第47页
 第二节 学界有关犯罪论体系的多元化的观点第47-49页
 第三节 对犯罪论体系的多元化的评价第49-50页
第六章 以类型建构犯罪论体系第50-60页
 第一节 类型思维的界定第50-51页
 第二节 类型思维与概念思维等的关系第51-52页
  一、类型与抽象概念的关系第51-52页
  二、类型与个别事物、个别现象的关系第52页
 第三节 类型的种类及法的结构类型第52-55页
  一、社会科学上的类型:经验类型和理想类型(逻辑类型)第52-54页
  二、法学上的类型:规范类型和法的结构类型第54-55页
 第四节 运用类型建构犯罪论体系的方法第55-57页
  一、类型的形成第55页
  二、利用类型建构体系特别是犯罪论体系第55-57页
 第五节 对类型及类型思维的评价第57-60页
  一、类型思维的功能第57-58页
  二、类型思维存在的问题第58-59页
  三、正确看待抽象概念与类型的关系第59-60页
第七章 刑法思维方式的选择与当代中国刑法学者的使命第60-66页
 第一节 研究重点由体系性思维转向问题性思维第60-62页
 第二节 坚持综合的思维方式第62-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谢词第72-7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晶态NiMoAl催化葡萄糖和3-羟基丙醛加氢的研究
下一篇:大连国际公司房地产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