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1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7-37页 |
1 植物冷害和抗冷机理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冷害的机理 | 第18-19页 |
·对膜透性的影响 | 第18页 |
·膜相变 | 第18页 |
·水分变化 | 第18页 |
·光合特性变化 | 第18-19页 |
·植物抗冷机理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细胞膜体系与抗冷性 | 第19页 |
·蛋白质与植物抗冷性 | 第19-20页 |
·自由基清除系统与抗冷性的关系 | 第20-21页 |
·酶促清除系统 | 第20-21页 |
·非酶促清除系统 | 第21页 |
·激素与植物抗冷性的关系 | 第21-22页 |
2 低温胁迫对植物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22-27页 |
·低温胁迫对植物光合的影响 | 第22-25页 |
·低温胁迫对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25-27页 |
3 ABA 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 第27-30页 |
·ABA 合成的途径 | 第27-28页 |
·外源ABA 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逆境胁迫对植物内源ABA 含量的影响及其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 第29-30页 |
·ABA 的信号转导 | 第30页 |
4 蝴蝶兰概述 | 第30-36页 |
·蝴蝶兰的起源与生长习性 | 第30-32页 |
·形态特征 | 第30-32页 |
·生长习性 | 第32页 |
·蝴蝶兰的分类 | 第32-33页 |
·蝴蝶兰的分类史 | 第32-33页 |
·蝴蝶兰的分类地位 | 第33页 |
·蝴蝶兰常见原生种 | 第33页 |
·蝴蝶兰的光合特性 | 第33-36页 |
·景天酸代谢途径 | 第34-35页 |
·蝴蝶兰的光合作用 | 第35-36页 |
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6-37页 |
第二章 低温胁迫对蝴蝶兰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37-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试验处理 | 第37-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9页 |
·低温胁迫对蝴蝶兰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38-41页 |
·低温胁迫对蝴蝶兰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41-44页 |
·低温胁迫对蝴蝶兰MDA 含量的影响 | 第44-46页 |
·低温胁迫对蝴蝶兰电解质相对渗漏率的影响 | 第46-49页 |
3 讨论 | 第49-53页 |
·低温胁迫对蝴蝶兰可溶性糖、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49-51页 |
·低温胁迫对蝴蝶兰MDA 含量及电解质相对渗漏率的影响 | 第51-53页 |
第三章 低温胁迫对蝴蝶兰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53-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试验材料 | 第53页 |
·试验处理 | 第53页 |
·试验方法 | 第53-5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58页 |
·低温胁迫对蝴蝶兰SOD 活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低温胁迫对蝴蝶兰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 | 第55-58页 |
3 讨论 | 第58-61页 |
第四章 低温胁迫对蝴蝶兰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61-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2页 |
·试验材料 | 第61页 |
·试验处理 | 第61-62页 |
·试验方法 | 第6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2-71页 |
·低温胁迫下蝴蝶兰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62-64页 |
·低温胁迫对蝴蝶兰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 的影响 | 第64-66页 |
·低温胁迫对蝴蝶兰叶绿素荧光参数ΦPSII 的影响 | 第66-68页 |
·低温胁迫对蝴蝶兰叶绿素荧光参数F0 的影响 | 第68-69页 |
·低温胁迫对蝴蝶兰叶绿素荧光参数qP 的影响 | 第69-71页 |
3 讨论 | 第71-74页 |
第五章 低温胁迫下蝴蝶兰内源激素的变化 | 第74-8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4-75页 |
·试验材料 | 第74-75页 |
·试验处理 | 第75页 |
·试验方法 | 第7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5-78页 |
·低温胁迫对蝴蝶兰叶片ABA 含量的影响 | 第75-76页 |
·低温胁迫对蝴蝶兰叶片IAA 含量的影响 | 第76-77页 |
·低温胁迫对蝴蝶兰叶片GA 含量的影响 | 第77-78页 |
3 讨论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9页 |
附图 | 第99-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4页 |